AI革新醫療服務 智慧助力跨境看病無憂

近年來,香港與內地交流日益頻繁,不少香港市民,特別是長者,會選擇到粵港澳大灣區(下稱大灣區)接受醫療服務。過往,跨境求醫最令人困擾的莫過於病歷攜帶與資訊傳遞的問題,厚重的紙本病歷不僅不便,更容易遺失或損毀,導致醫生無法全面了解病史,影響診斷和治療。為了解決這一痛點,香港政府推出的醫健通(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流動應用程式,特別針對跨境醫療需求,新增了兩大實用功能,大大便利了長者往返大灣區求醫。

跨境就醫新常態下的挑戰

隨著大灣區醫療機構逐漸納入香港的醫療福利範圍,例如「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越來越多長者選擇到內地使用醫療券求診。然而,跨境醫療資訊的互通一直是個難題。香港的醫療系統與內地有所差異,紙本病歷的攜帶不僅對長者造成負擔,也可能因為字跡、語言或格式不同而影響內地醫護人員的理解,延誤診治。要實現更順暢、更有效的跨境醫療服務,建立一個安全、便捷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平台勢在必行。

醫健通的兩大「法寶」:打通跨境醫療任督二脈

醫健通作為一個全港性、以病人為本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平台,其核心理念是讓公私營醫護提供者在獲得病人授權後,可以安全地取覽和互通病人的電子健康紀錄,從而提升醫療效率和質素,並促進服務的連貫性。 為了更好地支援香港市民的跨境醫療需求,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特別推出了「跨境健康紀錄」和「個人資料夾」兩項新功能,這兩項功能猶如打通了跨境醫療的任督二脈,讓長者在大灣區求醫時更加便利。

法寶一:「跨境健康紀錄」—— 讓病歷「飛」起來

想像一下,過往需要抱著一大疊病歷往返港深兩地,現在只需要輕輕一點,病歷就能安全、快速地傳遞。這就是「跨境健康紀錄」功能的魔力。這項功能允許已參加醫健通並合資格使用長者醫療券的長者,透過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預先申請過去三年存放在醫健通的電子健康紀錄。 系統在核實長者的授權後,會生成「檔案二維碼」和「密碼二維碼」。 長者在指定的大灣區醫療機構就診時,只需向醫護人員出示這兩個二維碼,醫護人員掃描後便能安全地開啟並瀏覽相關的電子健康紀錄。

這項功能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它解決了紙本病歷攜帶不便的問題,尤其是對於行動不太方便的長者來說,減輕了他們的負擔。其次,電子化的病歷更清晰、更易於醫護人員閱讀和理解,包含診斷紀錄、醫療程序、臨床摘要,甚至是放射影像等重要資訊,有助於內地醫生快速全面地掌握病人的健康狀況和過往病史,避免因資訊不對稱而影響診治的準確性。 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的全科主任王步飛醫生就曾表示,這項功能對她了解病人的過往病史和用藥情況非常有幫助,特別是對於那些病史複雜或年紀較大的長者,這項功能可以幫助醫生作出最適合的診斷。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確保電子健康紀錄在就診時已準備就緒,醫衞局建議長者應在前往相關大灣區醫療機構就診前至少24小時提出申請。 這樣,系統就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核實和準備。

法寶二:「個人資料夾」—— 打造專屬健康筆記本

「個人資料夾」功能則像是為每位醫健通用戶打造了一個專屬的「健康筆記本」。這項功能允許用戶自行將從不同途徑取得的個人醫療紀錄存放在醫健通個人健康戶口內。 這不僅包括在境外醫療機構求醫時取得的檢查報告、診斷紀錄和藥物紀錄,也可以是其他個人認為重要的健康相關資訊。

這項功能的意義在於實現了「自攜病歷」的原則。 長者在大灣區就醫後,可以將相關的醫療紀錄存入「個人資料夾」,這樣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大灣區求醫,所有的健康紀錄都能集中保存,方便日後查閱和使用。更重要的是,當長者返回香港需要接受跟進診治時,他們可以授權香港的醫護機構透過醫健通系統取覽這些存放於「個人資料夾」內的境外醫療紀錄。 這確保了醫療服務的連貫性,香港的醫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病人在內地的治療情況,從而制定更適切的後續護理方案。正如香港01的報導中所提到的李偉雄先生,他表示醫健通新功能讓他不再需要攜帶大批紙本病歷,並且方便香港醫生了解他在內地的治療紀錄,提供了更連貫的醫療服務。

「個人資料夾」不僅僅是單純的儲存空間,它更是個人健康管理的工具。用戶可以更有系統地整理自己的健康資訊,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更全面的掌握。

醫健通的未來展望與持續優化

目前,醫健通的跨境功能正逐步擴展至更多「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下的醫療機構。最初,這兩項功能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試行,其後擴展至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沙院區、東莞東華醫院、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等。 醫務衞生局亦已將這兩項功能擴展至試點計劃下的牙科醫療機構,包括深圳愛康健口腔醫院和深圳紫荊口腔門診部/深圳朱勝吉口腔門診部,全面覆蓋了試點計劃下提供綜合服務和牙科服務的醫療機構。 未來,預計會有更多大灣區的醫療機構納入醫健通的支援範圍,讓更多長者受惠。

政府也正持續優化醫健通系統,例如研究如何便利市民將高解像度的放射圖像等非本地醫療紀錄存放至醫健通戶口,以實現更全面的「雙向互通」。 此外,醫務衞生局已公布《2025年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修訂)條例草案》,建議修訂醫健通法律框架,容許境外的認可機構,例如「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下的醫療機構,在符合規定和條件的前提下,可透過醫健通取覽和存放求診港人的醫療紀錄,進一步推動醫療紀錄由「市民自攜」轉向更便捷的「送貨速遞」模式。

結語:健康無界限,醫健通讓愛延續

醫健通的兩大跨境功能,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對跨境長者醫療需求的溫情回應。它們打破了地域的隔閡,讓醫療資訊得以安全、便捷地流通,確保長者無論身在香港還是大灣區,都能獲得更連貫、更優質的醫療服務。這對於經常往返兩地、需要持續醫療照顧的長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隨著醫健通功能的持續擴展和優化,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跨境醫療將更加無縫銜接,讓長者可以安心享受無界限的健康生活。這不僅提升了長者的生活品質,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理念,讓愛與關懷在大灣區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溫暖傳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