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綸引領中東行簽59協議 拓展港內地供應鏈新商機

香港特區政府代表團近日圓滿結束在中東的訪問,成功與卡塔爾、科威特等國締結共計59項合作協議及備忘錄,涉及金融、科技、貿易等多個重要領域。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強調,此次行程充分體現了香港與內地企業的協同效應,有助於開拓中東市場並提供全方位的供應鏈服務。這些成果不僅彰顯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也為本地以及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

協同效應催生多元且前瞻性合作

在此次中東之行中,共簽署的59份合作文件涵蓋範圍廣泛,且具有前瞻性價值。其中兩份尤為關鍵的協議分別由內地科技創新企業與科威特直接投資促進局達成,以及由香港、內地與卡塔爾三方聯合簽署的意向書,聚焦金融科技等新興產業。這些協作不僅推動了技術交流和產業升級,也凸顯了香港作為國際樞紐的特殊角色——既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同時吸引海外資金與技術「引進來」,實現雙向互利。

此外,這批協議內容涵蓋政府合作、市場貿易、投資拓展、科研創新及法律專業服務等諸多方面。這種多方位的合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區域經濟的活力,為所有參與方創造了更廣闊的商機。

充分發揮「一國兩制」下的獨特角色

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權與成熟法治環境,這使其能靈活對接國際規則和標準,成為獨具特色的國際商業樞紐。以「外通」優勢來說,香港是中國內地與全球市場間的重要橋樑。李家超行政長官在此行中指出,香港已與包括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的五個成員國簽署避免雙重徵稅協定,這大幅降低了跨境投資和貿易的成本與風險。

另一方面,香港「內聯」的優勢體現在與浙江等沿海省份深化合作,透過金融服務支持浙江的數字經濟龍頭企業,而這些企業又進一步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的升級發展。這種雙向互動不僅促進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亦加快了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步伐。

全方位供應鏈驅動全球佈局

隨著全球化趨勢加速,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逐漸成為企業與政府重視的焦點。黃偉綸提出,透過協同效應拓展商機,並提供全面而完善的供應鏈服務,是未來香港在全球經濟中競爭力的關鍵。

舉例而言,北京研發無人駕駛汽車時需考量多種環境條件差異,如潮濕天氣、颱風及沙塵暴等。此時,香港的專業人才與標準化服務可協助產品迅速適應目標市場環境。此外,金融科技領域的三方合作可共同研發更具市場競爭力的解決方案,而在法律合規方面,這些合作能有效降低風險與成本。

總結來看,「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策略正在重塑香港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香港不再只是傳統的轉口貿易中心,而是集結資金流動、信息交流及人才聚集的超級聯絡人,成為全球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總結而言,此次中東行簽署59項合作協議充分展現了香港社會各界積極擁抱變革、積極尋求突破的決心。無論是政策制定者還是商業精英均認識到,持續深化跨區域和多邊合作關係才是持續增長的關鍵。展望未來,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生效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速推進,類似的合作案例將會日益增多,最終形成良性循環,推動整體社會與經濟不斷向前邁進。

資料來源:

[1] news.mingpao.com

[2] paper.hket.com

[3] std.stheadline.com

[4] www.tkww.hk

[5] www.tkww.hk

Powered By YOHO AI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