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東張》主持轉戰AI時代,挑戰大增忙裡偷閒

衝破框架,活出真我:前東張主持的斜槓人生

許多人嚮往鎂光燈下的璀璨,但當光環褪去,離開熟悉舒適圈後,是否依然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近年來,不少從《東張西望》節目離巢的主持人,不約而同地開創了多姿多彩的斜槓人生。他們的故事,不僅是個人職涯的轉變,更折射出當代社會工作模式的多元與彈性。前《東張》主持游莨維(一蚊Joe)便是其中一個例子,他離巢後工作量大增,甚至在開騷前累得在台下補眠,並笑言「擔擔抬抬都OK」,這番話語帶幽默,卻也真實地描繪出自由工作者的辛勤與彈性。

從電視台到更廣闊的世界:離巢的勇氣與挑戰

《東張西望》作為一個長時間播映的資訊節目,為許多主持提供了穩定的曝光機會,也讓他們累積了一定的知名度。然而,當主持人選擇離開這個平台,意味著需要重新適應新的工作環境與模式。游莨維結束了與TVB長達18年的賓主關係,透露離巢的原因包含對未來缺乏明確方向,以及在疫情後公司調整人工,減薪幅度頗大,甚至形容薪酬可能不夠養家。 他的經歷,點出了許多人在面對職涯轉折時的考量:對個人發展的追求、對薪酬福利的期望,以及對生活壓力的應對。

除了游莨維,也有其他《東張》主持人選擇離開。例如,被稱為「東張女神」的林泳淘在2019年9月被無綫解約。 據悉,她與無綫仍有一年合約,突然被解約的原因盛傳與其政治表態有關。 另一位前《東張》女神利穎怡也在2022年底離開節目,並於2024年7月與TVB結束12年賓主關係,轉而投入HOY TV的主持工作,同時發展成為註冊催眠治療師。 容羨媛則在2024年宣布離開TVB,預告將移民海外生活。 這些不同的離巢原因,有的或許是被動的選擇,有的則是主動的規劃,但都顯示出這些主持人渴望在電視台以外的世界尋求新的可能。

斜槓人生的甘與苦:工作量大增與身兼多職

離開了電視台的固定工作模式,這些前《東張》主持人的工作內容變得更加多元,但也可能面臨工作量不穩定、需要身兼多職的情況。游莨維在離巢後,工作量反而大增。 他參與了HOY TV的飲食競技節目《領廚爭霸戰》啟動禮擔任嘉賓,更將參加明星賽。 這顯示他在不同平台都有新的發展機會。 然而,工作量的增加也帶來體力上的負荷,他在開騷前累得在台下補眠,正反映了自由工作者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經營自己的事業。 他的「擔擔抬抬都OK」雖然是句玩笑,但也暗示著為了把握機會,即使是瑣碎或勞力性的工作也願意承擔。

林泳淘離巢後,轉型成為KOL,並曾客串ViuTV劇集《打天下》和《和解在後》。 她也曾修讀兒童繪畫導師牌,並有意開辦畫室。 多方面的嘗試,讓她的工作內容更加豐富,不再局限於單一的主持身份。 利穎怡除了繼續主持工作,更成為註冊催眠治療師。 這些斜槓的例子,都說明離巢後的主持人們正積極拓展自己的可能性,不拘泥於傳統的演藝圈模式。

自我增值的重要性:為未來打下基礎

在競爭激烈的演藝圈和媒體環境中,不斷學習和增值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游莨維在離巢前已考取了地產、地盤、保安、保險等「四大牌照」,為自己鋪設了後路,認為這些是較容易找到工作的行業。 這是一個務實的選擇,顯示出他在追求夢想的同時,也為生計做好了準備。

林泳淘在疫情期間,利用工作延期的空檔,修讀了藝術導賞及日文課程,並考獲兒童繪畫導師牌。 她認為這樣可以增值自己,為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 利穎怡則透過心理治療師的建議,轉而發展催眠治療師的事業,這也是一種自我探索和增值的過程。 這些例子都強調了持續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性,讓他們在離開熟悉的環境後,能夠有更多元的選擇和發展空間。

重新定義「成功」:跳出框架的無限可能

前《東張》主持人的離巢故事,提供了一個重新思考「成功」的視角。成功不再只是局限於電視台的光環或穩定的收入,更包括了擁有工作的自主權、實現個人興趣的機會,以及挑戰不同領域的勇氣。游莨維雖然工作量大增,需要親力親為,但他樂在其中,並積極參與不同活動。 林泳淘將對繪畫的興趣發展成專業技能,並思考將其轉化為事業。 利穎怡則找到了能夠幫助他人的催眠治療工作。

這些選擇或許不像在電視台擔任光鮮亮麗的主持人那樣引人注目,但它們代表了一種跳出傳統框架、勇於探索自身潛力的精神。 「擔擔抬抬都OK」這句話,不僅是游莨維對忙碌工作的自嘲,更是許多斜槓青年和自由工作者的真實寫照。 他們或許沒有固定的光鮮舞台,但他們在不同的角落發光發熱,用自己的方式定義著屬於他們的成功。

結語:勇敢追尋,你的舞台無處不在

前《東張》主持人的離巢故事,是一部關於勇氣、轉型和自我實現的篇章。 他們的故事提醒我們,即使離開熟悉的環境,也不必害怕,因為只要願意學習、勇於嘗試,並為自己做好準備,工作的機會和人生的舞台其實無處不在。 他們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跳出框架,才能看見更廣闊的世界,活出更精彩的自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