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厦村綠色運輸首段2031年啟用

在城市發展的藍圖中,交通網絡猶如城市的血脈,串聯起各個區域的活力。洪水橋/厦村和元朗南新發展區,這片備受矚目的土地,正迎來一場綠色運輸的革新。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的規劃,為這片未來之城描繪出一幅嶄新的出行畫卷,只是,這幅畫卷的完整呈現,仍需要時間的雕琢。

前瞻佈局:智慧綠色運輸系統的宏圖

這套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總長度約為16公里,猶如一條綠色的絲帶,將洪水橋/厦村和元朗南這兩個新發展區緊密地編織在一起。系統規劃了三條主要路線,旨在提升區域內的交通便捷度,並與現有的屯馬線、輕鐵網絡以及公共運輸交匯處無縫接駁,為未來約30萬居住人口和約16萬就業人口提供高效、環保的出行選擇。

第一線的先行:2031年的初步落成目標

根據土木工程拓展署的規劃,這項宏大計劃將分階段推進。率先動工的是1號線的部分路段,範圍涵蓋從泥圍至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內的物流、企業和科技區一帶。 這段長約4.5公里的路線上,預計將設置7個車站。 目前的目標是爭取在明年,也就是2026年,就相關的道路建造工程以及系統的採購和營運合約進行招標,並期望在2027年成功批出合約。 按照這個時間表,這段承載著先行使命的首段路線,最快有望在2031年或之前完成相關道路工程並落成啟用。

環保為本:無需實體軌道的新模式

這套系統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在於它採用了環保路面模式。這意味著它將擺脫傳統軌道交通對實體軌道和架空電纜的依賴。 這種設計上的突破,不僅賦予系統更大的靈活性,可以更輕鬆地調整路線和班次,同時也能有效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並有助於縮短建造時間和降低成本。 系統大部分路段將採用地面專用道路,但在一些主要及繁忙路段的交界處,為了確保交通的順暢,則會採用分層分隔的安排,例如設置高架段。 車站設計也將體現便捷理念,採用低地台設計並設有車外收費系統,車輛也將具備多扇門,以加快乘客的上落速度。

未來的懸念:2號線和3號線的定案

然而,這僅是整個系統的第一步。1號線餘下向北伸延至輕鐵頌富站的路段,以及涵蓋流浮山至屯馬線天水圍站的2號線,以及連接元朗南新發展區和屯馬線天水圍站的3號線,則被規劃在下階段才推展。 截至目前,這兩條未來路線的具體時間表尚未有定案。這也引發了一些討論,有意見認為分階段規劃可能會對評估整個系統的效益造成影響。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表示,先發展1號線部分路段是基於該區域較快會有居民入住的考量,而系統採用地面模式,與區內交通互動,將能體現智慧出行的理念。 同時,系統擬議的車廠將設在政府規劃的現代物流圈用地內,這也顯示了系統在服務居民通勤之外,對於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前行的動力與挑戰:

這個綠色運輸系統的推進,是洪水橋/厦村和元朗南新發展區整體發展的重要一環。它不僅承載著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和就業便利的願景,也體現了城市發展向更環保、更智慧方向邁進的努力。然而,從藍圖到現實,仍需克服不少挑戰,包括後續階段路線的規劃和落實時間表、與現有交通網絡的協調,以及如何在實際運行中確保地面模式系統的效率與順暢。

總結:綠色集運,新區脈動的未來

洪水橋/厦村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的首段落成,無疑是新發展區交通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它預示著一個更加便捷、環保的出行模式即將到來。儘管2號線和3號線的定案尚需時日,但整個系統的規劃理念和先行段的穩步推進,為這片充滿潛力的新區注入了新的活力。期待這條綠色血脈能夠順利延伸,為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多便利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