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解析:貿易戰致全球出口損失逾2.3萬億

貿易戰的漣漪效應:一場全球經濟的無聲海嘯

想像一下,國際貿易是一條連結全世界的巨大河流,各國的商品如同船隻在其中穿梭,帶來繁榮與交流。然而,當河流 upstream 突然築起一道道高牆,船隻的航行受阻,下游的每一個港口都將感受到衝擊。這就是當前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帶來的真實寫照,安聯貿易的最新報告,為我們揭示了這場無聲海嘯可能帶來的巨大損失,預計今年全球出口損失將超過2.3萬億港元。

貿易摩擦的陰影,籠罩著全球的出口商。安聯貿易在對全球九個關鍵國家(佔全球GDP近60%)的約4,500家出口商進行調研後發現,貿易不確定性的陰霾並未消散,許多企業都預計其國際業務將受到負面影響。

貿易戰下的眾生相:誰在承擔代價?

貿易戰並非抽象的概念,它對身處其中的企業有著切實的影響。當關稅壁壘升起,企業面臨著成本增加的壓力。許多企業,尤其是位於美國、中國和新加坡的出口商,打算提高價格以應對關稅。 然而,將更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並非長久之計。這可能導致商品價格上漲,削弱產品的競爭力,最終影響出口量。

安聯貿易的報告指出,近60%的企業預計貿易戰將帶來負面影響,其中45%預計出口額會下降。 這不僅僅是數字的變化,更意味著企業營收減少、利潤空間被擠壓,甚至可能面臨生存危機。特別是中國的機械及設備、家電、以及電腦及電訊行業,被認為是受貿易戰影響最深的領域。

除了價格調整,企業也在積極尋找應對之策。其中一個重要策略是分散出口和採購來源地。 許多企業正在探索新的市場,以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這種供應鏈的重塑,雖然有助於降低風險,但也需要投入額外的時間和資源,並可能帶來新的挑戰。

風險悄然蔓延:拒付率上升的警示

貿易環境的惡化,也伴隨著風險的上升。報告顯示,不少國家的企業預計其出口拒付率將會增加。 其中,美國企業預計拒付率上升的比例最高,達到62%。 拒付風險的增加,對出口商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進一步加劇企業的經營困難。

雖然安聯貿易認為大多數情況下,預期拒付率的增長速度仍在可控範圍內, 但這也提醒著企業必須加強風險管理,審慎評估合作夥伴的信用風險,並考慮採取措施降低拒付帶來的潛在損失。

脫鉤的可能性:現實與依賴的拉鋸戰

儘管貿易戰的陰影籠罩,但安聯貿易亞太區高級經濟師黃黎洋認為,中美全面脫鉤的可能性不大。 雖然降低風險的趨勢仍在繼續,貿易戰也讓兩國之間的貿易關係和供應鏈關係變得更具挑戰,但美國對於不少中國進口貨品存在「關鍵依賴」關係。

這種「關鍵依賴」的判斷標準有三:美國是否是該產品的淨進口國、美國進口此產品是否有一半以上來自中國,以及中國是否佔全球這些產品出口的一半以上。 符合這三個標準的產品多達近280種,主要集中在電腦、電訊和紡織領域,尋找替代商品極為困難。 這意味著,儘管政治層面存在摩擦,但經濟上的緊密聯繫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切斷。

應對與展望:在不確定中尋求平衡

面對貿易戰帶來的挑戰,企業和政府都在積極尋求應對之策。企業通過調整價格、分散市場、重塑供應鏈等方式,努力降低損失。政府則可能推出刺激措施,提振國內需求,以抵消出口下降的影響。

然而,貿易戰的走向仍然充滿不確定性。政策的變化、關稅的調整,都可能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新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需要保持警惕,靈活調整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同時,國際社會也應共同努力,通過對話協商,化解貿易摩擦,重建互信,讓全球貿易的河流重新暢通,為全球經濟的繁榮注入新的動力。

總而言之,安聯貿易的報告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貿易戰的影響不容小覷。它不僅僅是數字上的損失,更是對全球產業鏈、企業經營、乃至消費者生活的深刻影響。在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的當下,化解貿易爭端,重建開放合作的貿易體系,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