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偉文警示港匯港息變數多 低息時代難續維持

潮起潮落:港匯港息波動下的應變之道

近期香港金融市場可謂波濤洶湧,港元匯率在短時間內觸發強方兌換保證,隨後又見回軟,連帶市場利率也出現顯著波動。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先生對此發表了看法,指出港匯港息的走勢仍存在許多變數,目前的低利率環境未必能持續。這番話語,如同對市場發出的一聲提醒,引發我們對未來香港金融環境的深思。

聯匯機制下的潮汐現象

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是維護金融穩定的基石。當港元兌美元觸及7.75的強方兌換保證時,金管局便會入市買入美元、賣出港元。這種操作的直接效果,就是向市場注入港元流動性,導致銀行體系總結餘急劇增加。 正如余偉文先生所言,在今年5月初,港元曾四次觸發強方兌換保證,金管局因此向市場注入了1294億港元,使得銀行體系總結餘在數天內從約450億港元激增至約1740億港元,增幅近四倍。

資金如潮水般湧入,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港元銀行同業拆息(HIBOR)的顯著下調。 短期拆息,如一個月拆息,從4月平均的約3.65厘大幅下降至約0.96厘,隔夜拆息更是從約3.41厘降至僅約0.03厘。 這種低息環境,對於依賴拆息定價的按揭貸款而言,無疑帶來了利好,客觀上降低了借貸成本,對香港整體經濟環境有正面作用。

潮退的暗湧:利率回升的可能性

然而,金融市場的潮汐並非單向流動。金管局注入大量流動性壓低港息後,港元與美元之間的息差隨之擴闊。 這種息差,為市場提供了套息的誘因,即借入低息港元,再兌換成美元投資於收益較高的美元資產。 隨著套息活動的增加,市場對港元的需求減弱,港元匯率便會傾向於較弱的一方移動,從5月初的7.75水平回軟至約7.82水平。

余偉文先生強調,這種港匯回軟正是聯匯機制下可預期的自然調節。 他進一步指出,如果港元資金持續供過於求,套息交易的力量將會推動港元匯率進一步走弱,而港元拆息也將隨之回升,甚至可能回到接近美元息率的水平。 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市場力量的速度和力度,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影響未來港匯港息走向的變數眾多,包括港美息差的變化、資本市場的活動狀況,以及季節性因素,例如新股集資、上市公司派息高峰期(通常在5月至6月)和半年結等。 此外,全球貿易和經濟前景的不明朗,以及美國聯儲局的貨幣政策走向和美息變化,也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應對變數: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余偉文先生的提醒,核心在於強調市民和企業需要正視潛在的風險。 在目前的低利率環境下,進行置業、投資或借貸決策時,不能僅僅看到眼前的低成本,而忽略了未來利率可能回升的風險。 未來港元匯率可能進一步回軟,港元利息可能回升,這些都是需要充分考慮的可能性。

對於普通市民而言,這意味著在考慮置業或申請按揭時,應評估自身對未來利率上升的承受能力。雖然目前的H按實際利率可能降至較低水平,例如約2.26厘,但這並不代表未來會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 如果港元拆息回升,按揭供款也會隨之增加。因此,預留足夠的緩衝資金,或是考慮選擇較為穩定的定息按揭,都可能是管理風險的策略。

對於企業而言,利率和匯率的波動直接影響融資成本和跨境交易風險。密切關注市場動態,適時進行對沖操作,或調整融資結構,都是應對變數的必要手段。

金管局的角色:穩定之錨

面對這些不確定性,金管局的角色至關重要。余偉文先生表示,金管局將繼續密切監察市場變化,以確保貨幣和金融體系的穩定。 聯繫匯率制度的設計,本身就具備自動調節機制,能夠在資金流動和市場力量的作用下,維持港元匯率的穩定。金管局的入市操作,正是這一機制有效運作的體現。

然而,穩定並非一成不變。在複雜多變的全球經濟環境下,金管局需要持續評估各種潛在風險,並準備好應對不同的市場情景。例如,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地緣政治風險的升溫,都可能引發資金的快速流動,對香港的金融市場構成挑戰。

未來展望:變數中的機遇與挑戰

余偉文先生關於港匯港息走勢存在較多變數的判斷,清晰地勾勒出未來一段時間香港金融市場的特點。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但也蘊含著機遇。對於具備風險意識和靈活應變能力的市場參與者而言,波動中可能找到套利或投資的機會。然而,對於缺乏風險管理的個人和機構來說,則面臨著潛在的挑戰。

理解聯繫匯率制度的運作原理,認識到港美息差和資金供求關係對港匯港息的影響,是應對這些變數的基礎。同時,密切關注金管局的官方表態和市場數據,也有助於更好地把握市場脈動。

總而言之,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先生的提醒,不是對市場的悲觀預測,而是一個負責任的風險提示。在風雲變幻的金融市場中,認識到變數的存在,並提前做好應對準備,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都需要在作出決策時,將這些潛在的波動納入考量,確保自身的財務健康和安全。這個潮起潮落的金融故事,仍在繼續上演,而如何駕馭這股潮流,將是每一個參與者必須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