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預測:停滯不前
德國經濟專家委員會於2025年5月21日發布報告,大幅下調了對德國經濟增長的預期,預計2025年德國經濟將零增長,這意味著德國經濟可能連續三年未能實現增長。該委員會指出,德國經濟正處於明顯的疲軟階段。
特朗普關稅的影響
委員會主席Monika Schnitzer表示,美國的關稅政策和德國的財政方案是影響德國經濟的兩個重要因素。特朗普政府不可預測的貿易政策給出口導向的德國經濟帶來了額外的負擔,若關稅急劇且不可預測地上漲,出口下滑態勢恐將進一步加劇。
其他因素
除了美國的關稅政策外,德國經濟還面臨其他挑戰,例如:
- 財政緊縮和工業衰退
- 本國財政政策的繁文縟節和冗長的授權程序
- 能源成本上升
- 來自中國企業的更激烈的競爭
- 結構性變化,例如脫碳、數字化和人口結構變化
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整體經濟疲軟階段對勞動力市場的不利影響仍在持續。受財政緊縮和工業衰退的影響,德國是七國集團(G7)中唯一一個過去兩年經濟未能實現增長的國家,且失業人數10年來首度接近300萬大關。
德國政府的應對措施
為了應對經濟挑戰,德國政府於2025年3月批准了一項財政計劃,其中包括一項5000億歐元(約2兆84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專項基金,並將國防投資基本從限制借貸的規定中移除。經濟學家表示,這項財政方案為德國重返增長軌道提供了機會。
未來展望
報告認為,德國近期的財政刺激措施將從2026年起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政府消費注入動力。同時,由於可支配收入增長加速,私人消費有望回暖。基於這些積極因素,預計2026年德國經濟增速將回升至1%。
專家觀點
- 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 瓦姆巴赫(Achim Wambach)表示:“歐洲、尤其是出口大國德國,將受到這些關稅的沖擊。”
- 慕尼黑Ifo研究所估算,特朗普加征的關稅可能導致德國國民生產總值下降0.3%。
- 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師克萊默(Jörg Kräme)估計,德國國民生產總值會在兩年內下降0.5%。
- 德國經濟研究所(DIW)經濟預測與政策主管傑拉爾丁·丹尼-克內德利克表示:“脫碳、數字化和人口結構變化,加上來自中國企業的更激烈的競爭,引發了結構性調整進程,降低了德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前景。”
- 經濟學家維羅妮卡·格里姆(Veronika Grimm)明確談到,美國貿易政策走向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美國的關稅正在加劇德國出口導向型產業的壓力。
總結
德國經濟目前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外部壓力(例如美國的關稅政策)和內部問題(例如財政緊縮和結構性變化)。儘管德國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但經濟學家對德國經濟的未來前景仍持謹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