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下的職場守護:一場與「暑」的溫柔戰役
當盛夏的熱浪來襲,對於許多在戶外或高溫環境下工作的勞工而言,中暑不僅是身體不適,更是潛藏的職場危機。烈日當空,汗水濕透衣襟,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頭暈、噁心,甚至危及生命,這些畫面令人憂心。如何為這群辛勤的城市建設者、守護者提供更實質的保護?香港勞工處與職業安全健康局(職安局)攜手,再次啟動一項充滿溫情的資助計劃,讓科技的涼意,能以更親民的價格,送達最有需要的人手中。
熱浪下的無聲挑戰
香港的夏天總是來得又急又猛,潮濕而悶熱的空氣,彷彿黏膩的紗網,緊緊罩住整座城市。對於在建築工地揮汗的工人、穿梭大街小巷的速遞員、維護市容的清潔工,以及其他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各行業從業員,每一天都是對身體極限的考驗。中暑,這個聽起來簡單的詞語,實則可能引發嚴重的熱衰竭、熱痙攣,最嚴重的情況甚至會導致器官衰竭和死亡。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家庭的擔憂與不安。
為了應對這一嚴峻挑戰,勞工處近年來積極推動《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並實施工作暑熱警告系統。這份指引不僅提供了熱壓力風險評估的方法,更根據香港暑熱指數,建議不同勞動強度下的休息時間。然而,單有指引和警告是不夠的,前線的工友們,更需要能直接「降溫」的裝備。
科技送來的清涼夥伴
有見及此,職安局與勞工處再次攜手推出「防中暑用品資助計劃」,將科技的成果轉化為工友們的「清涼夥伴」。這個計劃的亮點之一,就是以大幅折扣資助高風險行業購買冷氣背心。原價逾800元的冷氣背心,現在透過資助,最低只需199元便可入手。這25折的「涼爽價」,無疑大大減輕了僱主和工會為工友添置裝備的負擔,讓更多前線人員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舒適與安全。
那麼,這件聽起來神奇的「冷氣背心」究竟有何妙用?它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冷氣機,而通常是透過內置風扇或製冷晶片,配合特殊的通風或冰敷設計,將外部空氣引入背心內部,加速汗水蒸發,或者直接降低體表溫度,從而達到降溫效果。理大與職安局的研究亦證實,冰涼背心等產品能有效降低工人在酷熱環境下的熱壓力和工作辛苦程度,有助於減低中暑風險。試想一下,在烈日下搬運重物,或是在悶熱的室內進行維修,一件能持續送風或提供冰涼感的背心,就像隨身的「流動冷氣房」,能有效緩解高溫帶來的不適,提升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為工友的健康安全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線。
資助計劃:將關懷送達前線
這項資助計劃並非撒手不管,而是精準地將資源投放到最有需要的群體。計劃明確資助對象是「較高中暑風險行業的中小企、團體及工會」。哪些行業被視為高風險?搜尋結果顯示,包括建造業、保安服務業、園藝業、戶外清潔行業、郵政及速遞業、貨運代理/搬運、於機場停機坪工作之行業、於貨櫃碼頭工作之行業、回收業、機電業、洗熨業、餐飲服務業等12個行業都涵蓋其中。這些行業的共同特點是,僱員經常需要在戶外、高溫或通風不良的環境下工作,中暑風險遠高於一般辦公室環境。
通過資助中小企、團體和工會,計劃能夠以集體採購的方式,更有效地將防暑用品分配到前線員工手中。這不僅簡化了個人申請的流程,也鼓勵了僱主和工會作為保障員工安全健康的責任主體,積極採取防暑措施。除了冷氣背心,資助計劃還包括升級版太陽能風扇等其他防暑用品。多元化的選擇,讓不同行業、不同工作性質的工友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降溫工具。
除了提供硬體的防暑裝備,勞工處和職安局在預防中暑方面也進行了多方面的努力。這包括更新《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實施優化的工作暑熱警告系統,並透過不同渠道加強宣傳教育。勞工處副處長(職業安全及健康)馮浩賢更提到,鼓勵業界因應自身情況,在《指引》基礎上制定行業專屬的實務指引。食環署也在偏遠地區加設了「小飛象」流動清涼休息站,為戶外工作的僱員提供休息降溫的場所。這些措施共同構成了一個立體的防暑體系,從政策、指引、裝備到休息設施,全方位地關懷在高溫下工作的勞工。
共築清涼職場,共享勞動果實
勞工處與職安局的這項資助計劃,不僅僅是物資上的援助,更是一種關懷與重視的體現。它向社會傳達一個清晰的訊息:在高溫下工作的勞工,他們的健康與安全不容忽視。透過政府部門與職安機構的合作,結合科技的應用,以及鼓勵僱主和工會的參與,我們能夠為前線勞工創造一個更安全、更舒適的工作環境。
然而,防暑工作並非一勞永逸。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高溫天氣將愈發頻繁,我們需要持續關注相關的研究與技術發展,不斷更新防暑策略。同時,工友們自身的防暑意識也至關重要,多飲水、穿着合適衣物、留意身體狀況,這些都是保障自身健康的關鍵。
這場與「暑」的戰役,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僱主提供必要的設備和休息時間,工友提高警覺,政府部門與職安機構持續推動有利政策和提供支援。當每一位在烈日下辛勤勞動的工友都能感受到清涼與安全,他們才能更安心地投入工作,共同建設更美好的社會。這199元的冷氣背心,承載的不僅是降溫的功能,更是對每一滴汗水的尊重,對每一位勞動者的溫暖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