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建築釘牌爭議:極度遺憾擬上訴恐延資助房屋

建築業界風雲再起:精進建築釘牌事件的深度解析

近年來,香港建築安全事故頻傳,敲響了業界警鐘。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局拒絕精進建築有限公司續牌的決定,無疑是一記重磅,引發社會高度關注。這不僅僅是一家公司的去留問題,更牽動著無數資助房屋申請者的心,以及對整個行業安全標準的再審視。精進建築在事件曝光後表達了「極度遺憾」,並表示將研究上訴,同時不無憂慮地指出這可能拖慢資助房屋的落成進度。這一切,究竟該如何看待?

遺憾背後:屢釀事故的安全紀錄

精進建築對不獲續牌表達遺憾,然而,這一決定並非空穴來風。根據發展局的公布,精進建築在2020年至2023年間,涉及三宗嚴重的工業意外,導致五名寶貴的生命逝去。 生命的消逝是無法彌補的,這些事故不僅給受害者家庭帶來無盡傷痛,也暴露了公司在工地安全管理上的嚴重缺失。屋宇署署長何鎮雄指出,拒絕續牌的理由在於承建商註冊事務委員會審批後,未能信納精進建築具備妥善的地盤安全管理,認為其獲授權簽署人缺乏地盤安全知識,監督責任意識不足,整體工地安全管理制度未臻完善。

精進建築在聲明中提及,自2022年9月安達臣道意外發生後,已全面檢視工作流程,提升安全意識,並得到獨立專業審計的確認,安全水平已大大提升。 然而,當局的決定顯然基於對其過往及目前安全管理體系的全面評估,認為其未能達到繼續承擔建築工程的標準。遺憾的表達,或許是公司面對現實的無奈,但也需要正視,為何在付出生命的代價後,依然未能完全重建監管機構的信心。

上訴之路:爭取生機的最後努力

面對「釘牌」的重大打擊,精進建築表示已諮詢法律意見,將研究提出上訴。 這是一條爭取生機的艱難道路。上訴的理據可能圍繞屋宇署評估過程的公正性、對公司後期安全改進的認可程度,以及拒絕增加獲授權簽署人是否合理等方面。精進建築在聲明中特別提到,在申請續牌的同時,亦曾要求增加一名獲授權簽署人,但被當局拒絕,他們已就此諮詢資深大律師意見,認為當局理應處理相關申請。 這顯示公司可能認為當局的決定過程存在瑕疵,並希望透過法律途徑改變結果。

然而,考慮到屢次嚴重事故的事實,精進建築在上訴中需要提供極具說服力的證據,證明其已徹底改革並建立了嚴密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足以確保未來工程的安全。這不僅僅是文件上的呈現,更需要在實際操作和人員意識上展現脫胎換骨的改變。上訴的過程可能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但對於這家擁有一定規模和正在承建多個重要項目的公司而言,是唯一的選擇。

資助房屋的憂慮:影響民生的骨牌效應

精進建築目前正承建房協及房委會合共7,600個資助出售房屋及公屋單位。 「釘牌」意味著這些項目必須更換承建商,精進建築對此表達了深切擔憂,認為這可能拖慢7,000多個資助房屋單位的落成時間,並增加數以十億元計的建築成本,甚至影響千計工友的飯碗。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承認,事件對公營房屋的上樓目標時間表有一定壓力,預計項目或延誤幾個月。

資助房屋的供應關乎基層市民的住屋需求,任何延誤都可能讓輪候家庭的希望落空。更換承建商需要時間進行招標、 handover 等程序,期間可能出現工程暫停的「真空期」。 雖然房協及房委會表示將在兩個月內安排新承建商接手,並考慮不公開招標以縮短程序,但磨合期、新承建商的資源調配等問題,都可能對工程進度造成影響。 此外,更換承建商往往伴隨額外成本,這部分開支最終可能需要由公帑承擔。精進建築提及可能增加十億元計的建築成本,雖然這個數字需要進一步證實,但也反映了潛在的巨大財政壓力。 同時,大量工友的生計也因此受到波及,如何在轉換過程中妥善安置這些工友,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平衡的藝術:安全與進度的抉擇

精進建築的釘牌事件,凸顯了建築安全與房屋供應進度之間的緊張關係。一方面,屢次發生的工業意外表明,在追求速度和效益的同時,安全底線不容有失。政府作為監管者,必須對安全事故負有主要責任的承建商採取嚴厲措施,以儆效尤,倒逼行業提升安全水平。另一方面,香港正面臨嚴峻的房屋短缺問題,資助房屋的供應更是當務之急。任何可能導致工程延誤的因素,都會讓早已焦慮的市民更加不安。

這是一場艱難的平衡藝術。政府在堅持「安全為首」的原則下,需要盡力將釘牌對資助房屋項目的影響降到最低。加快更換承建商的流程、提供必要的支援、協調各方資源,都是緩解問題的關鍵。同時,這次事件也應該成為一個契機,促使整個建築行業深刻反思,如何在確保工地安全的基礎上,提升效率,按時按質完成工程。

未來的啟示:行業監管與企業責任

精進建築釘牌事件給予整個建築行業深刻的啟示。首先,這再次證明了安全生產是建築企業不可逾越的紅線。企業必須將工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投入足夠的資源和精力,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並確保其有效執行。僥倖心理和對安全的漠視,最終只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其次,政府作為行業監管者,需要持續檢討和完善相關法規,加強對承建商的監管力度。對於安全記錄不良的公司,必須採取果斷措施,甚至考慮提高准入門檻和違規成本,以淘汰那些不負責任的企業。同時,也應探索更多元化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投入更多。

最後,這次事件也提醒我們,每一個建築項目都牽動著無數人的生活和未來。特別是資助房屋項目,關係到基層市民的安居樂業。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整個社會都需要更加關注建築安全問題,共同營造一個安全可靠的建築環境。

精進建築的釘牌事件是一面鏡子,映照出香港建築行業在快速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如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推進各項工程,特別是關係民生的資助房屋項目,是擺在政府、企業和整個社會面前的重要課題。期望精進建築能從中吸取深刻教訓,無論上訴結果如何,都能正視問題,痛定思痛;也希望這次事件能促使整個行業更加重視安全,讓悲劇不再重演,讓每一個工地都能成為安全的場所,為香港市民建造一個更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