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里活廣場戲院迎新主,影藝簽約進駐注入活力

繁體中文寫作是一門藝術,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與細膩的情感表達。根據您提供的標題「MCL荷里活廣場戲院結業近半年有好消息 影藝宣布接手原址進駐」,這是一則關於戲院「起死回生」的市場動態,也是在當前香港電影及戲院業面臨挑戰時,一個引人關注的轉變。我將以此為基礎,深入分析此事件的來龍去脈、對業界的影響以及未來的展望,並以期引發讀者的共鳴。

光影的起伏:從暫別到重逢

戲院,一個承載著無數歡樂、淚水與感動的空間。它不僅僅是觀看電影的場所,更是許多人共同回憶的載體。然而,近年來,隨著串流平台的興起、經濟環境的波動以及疫情的影響,全球以至香港的電影及戲院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間間戲院黯然結業,令人不勝唏噓。在這樣的「寒冬」之中,MCL荷里活廣場戲院的結業,無疑也讓不少居住在鑽石山一帶,或是習慣前往該處觀影的市民感到失落。這間自2022年夏天由洲立影藝(MCL)營運的戲院,佔地約3.8萬平方呎,設有6個影院,提供約1,611個座位,曾是東九龍區一個重要的文化娛樂地標。其在去年12月宣布於今年1月起永久停業的消息,讓這個位於荷里活廣場的影院空間,在近半年的時間裡,陷入一片沉寂。這種空置的狀態,不僅是物理空間的閒置,更像是一種城市文化肌理暫時的「空白」,讓人不禁對該區居民日後的觀影去向感到擔憂,也對香港戲院業的未來增添了一抹不明朗的色彩。然而,就在這份等待與觀望之中,「好消息」傳來,為這份沉寂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逆流而上的勇氣:影藝的策略性佈局

正當大家以為荷里活廣場的戲院空間將持續沉寂之際,市場上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影藝戲院(Cineart Cinema)將接手該舖位,並已開始進行圍板裝修。 這個消息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原因在於當前戲院業普遍面臨經營壓力,多間戲院選擇結業或暫停營業。在這樣的「逆市」中,影藝戲院的「擴張」行為,無疑展現了一種逆流而上的勇氣和對市場的信心。

影藝戲院本身具有一定的歷史,早於1988年成立,屬於銀都機構旗下的戲院品牌。銀都機構是紫荊文化集團旗下的香港影視製作及發行公司,也是內地在境外唯一的大型國有電影企業。 近年來,影藝戲院展現出積極的擴張態勢。例如,在UA院線全面結業後,影藝於2021年7月接手了「UA青衣城」(現為影藝戲院(青衣城))。 接著在2023年,又接手了原由Cinema City營運的銅鑼灣JP戲院。 今次接手MCL荷里活廣場戲院原址,將使其在香港的據點增至三間,進一步擴大了其在市場上的版圖。

影藝戲院選擇在這個時機接手荷里活廣場戲院,背後可能有多重考量。首先,荷里活廣場作為東九龍區一個重要的購物中心,具有穩定的客流量和消費群體,這為戲院提供了潛在的觀眾基礎。其次,MCL荷里活廣場戲院原有的硬件設施相對完善,影藝接手後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和改造,相對從零開始興建新的戲院,可以節省成本和時間。再者,在當前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租金方面可能會有更大的議價空間,這也為影藝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更重要的是,影藝戲院的擴張策略,或許反映了其對香港電影市場的長期看好,以及對自身營運模式的信心。作為一家擁有國有背景的電影企業,銀都機構在影片來源、發行渠道等方面可能具備一定的優勢,這有助於影藝戲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戲院的「前世今生」:場地的變遷與韌性

荷里活廣場的戲院場地可謂經歷了多次「變身」。 翻查資料,首代戲院由嘉禾與Roadshow Village合營成為「GV荷里活戲院」,後來澳洲財團退出,改由嘉禾獨營成為「嘉禾荷里活」。 接著,百老匯院線接手成為「荷里活百老匯」。 直至2022年夏天,再由洲立影藝(MCL)接手成為「MCL荷里活廣場Plus+」。 如今,這個場地即將迎來它的新主人——影藝戲院。

戲院場地的多次易手,反映了香港電影市場的變化和院線之間的競爭。每一次的轉換,都伴隨著新的營運者對場地的重新定位和改造,試圖為觀眾帶來新的觀影體驗。儘管市場環境充滿挑戰,這個場地卻展現出一定的韌性,總有新的營運者願意接手,讓這個空間不至於長期荒廢。這種韌性,或許源於該地理位置所帶來的潛在價值,以及市民對實體觀影體驗的需求仍然存在。

對於即將進駐的影藝戲院,網民和市民普遍表示歡迎。 有網民認為,「有人肯頂咪好」,顯示了市民對於有新戲院進駐的樂見其成。 這個消息不僅為鑽石山一帶的居民提供了便利,也為香港的戲院業帶來了一絲暖意。影藝戲院的到來,能否為這個多次易手的場地注入新的活力,帶來更豐富多元的電影選擇和更優質的觀影體驗,是大家所期待的。

期待中的光影:影藝的挑戰與機遇

影藝戲院接手MCL荷里活廣場戲院,固然是個好消息,但也面臨著不少挑戰。當前香港戲院業的「寒冬」並未完全過去,市場競爭依然激烈,串流平台的吸引力持續增強。影藝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吸引觀眾回流,提升入座率,將是其首要面對的問題。

此外,MCL荷里活廣場戲院原有的硬件設施雖然完善,但觀眾對其部分設計曾有微詞,例如行距較窄的問題。 影藝接手後,是否會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優化改造,提升觀眾的舒適度,也是影響其口碑和吸引力的關鍵因素。

然而,挑戰之中也蘊藏著機遇。影藝戲院可以藉助其國有企業的背景,在片源引進方面獲得更多支持,為觀眾帶來更多元化的電影選擇,包括一些可能較少在其他院線上映的影片。同時,影藝也可以通過舉辦特色影展、主題放映等活動,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吸引特定觀眾群體。此外,利用先進的放映技術、提升服務品質、推出更具吸引力的票價和優惠措施,都將是影藝在新址站穩陣腳的關鍵。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戲院的「復活」,是香港戲院業在困境中尋求突破的一個縮影。它不僅代表著一個觀影空間的重啟,更象徵著電影文化在社區的延續和發展。影藝戲院的進駐,能否為這個場地帶來新的生機,為香港電影市場注入新的活力,我們拭目以待。這一切,都將在未來的光影流轉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