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茶王陳子平逝世 奶茶界失去傳奇冠軍

驟雨初歇,空氣中仍瀰漫著淡淡的濕意,正如乍聞「金茶王」陳子平師傅病逝的消息,奶茶界彷彿也籠罩在一層難以言喻的愁緒之中。這位曾奪得香港區及國際賽冠軍的奶茶大師,上月因病離世,享年五十三歲,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聞訊後深表惋惜,直言這是奶茶界的遺憾。陳師傅的離去,不僅帶走了他獨步的沖茶技藝,更讓這門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少了一位重要的推手。

一代宗師的殞落

陳子平師傅在港式奶茶界享譽盛名,其「金茶王」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 據香港01報導,他於2016年榮獲「國際金茶王(港式奶茶)大賽」香港區冠軍,並在同年的總決賽中一舉奪魁,成為國際金茶王。 這一榮譽,是對他數十年如一日在水吧辛勤耕耘的肯定,也是對他精湛沖茶技藝的最高褒獎。

陳師傅的奶茶之路始於九十年代初,當時他從樓面做起,輾轉進入水吧,一做就是三十年。 他曾在訪問中提及,年輕時想做攝影,但父親認為不實際而反對,機緣巧合下踏入茶餐廳,從切檸檬、淥公仔麵開始,一步步觀察學習沖茶技巧。 昔日,沖茶是水吧中最資深師傅的專利,且不輕易傳授。陳師傅憑藉自身的毅力與摸索,才逐漸掌握沖調靚奶茶的秘訣。

他參加「金茶王大賽」,起初竟是「為啖氣」,想證明自己。 沒想到首次參賽便獲得優異獎,隔年更勇奪國際冠軍,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奶茶功力。 陳師傅曾謙虛地說,他並沒有特別練習,只是平日用心沖好每一杯奶茶。 他的成功,在於對每個細節的講究,從茶葉的選擇、拼配,到沖茶的「撈茶-焗茶-撞茶-回溫-吊茶-沖茶」口訣,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他甚至親身到斯里蘭卡了解茶葉文化,親手挑選靚茶葉。

金茶王的榮耀與份量

「金茶王大賽」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主辦,自2009年開始舉辦,旨在推廣港式奶茶文化、提升奶茶師傅的專業地位。 隨著港式奶茶製作技藝在2014年被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項比賽的意義更加深遠。

一杯好的港式奶茶,不僅要求色香味俱全,更要有豐富的口感和層次感,以及持久的回甘。 比賽的評分標準嚴謹,從茶色、茶香、茶味、厚度、滑度到回甘,都經過專業評審的仔細品嚐。 能夠在眾多高手中脫穎而出,贏得「金茶王」的稱號,是對師傅技藝的最高認可。

「金茶王」不僅是一個榮譽稱號,它也為獲獎師傅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和尊重。 陳子平師傅在奪冠後,便積極開班授徒,將自己的奶茶心得傳授給下一代。 他桃李滿門,教授過的學員超過4000人,其中不少徒弟也在奶茶比賽中獲獎,讓他倍感欣慰。 陳師傅甚至在觀塘開設了「陳子平港式奶茶研究學院」,系統地教授港式奶茶製作技藝,致力於將這門手藝發揚光大。

奶茶界的「遺憾」

香港咖啡紅茶協會對陳子平師傅的離世表達了深切的惋惜,稱這是奶茶界的遺憾。 這份遺憾,源於失去了一位技藝精湛的宗師,一位對奶茶文化傳承充滿熱情的導師。

陳師傅生前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奶茶師傅,更是一位奶茶文化的推動者。 他深信港式奶茶的博大精深,認為其獨特的製作工序和味道是世上獨一無二的。 他樂於分享經驗,鼓勵年輕人入行,將這門傳統手藝延續下去。 他的離去,無疑是港式奶茶界的一大損失。

近年來,隨著茶餐廳文化的發展和「金茶王大賽」的推廣,港式奶茶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不僅在香港普及,更受到海外人士的喜愛。 然而,傳統手藝的傳承仍然面臨挑戰,年輕一代入行意願不高,資深師傅逐漸老去。 在這樣的背景下,陳子平師傅這樣願意傾囊相授的「金茶王」顯得尤為珍貴。 他的離去,讓奶茶技藝的傳承工作,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領航者。

技藝傳承與文化延續

陳子平師傅的故事,提醒我們港式奶茶不僅僅是一杯飲品,它承載著香港獨特的飲食文化和集體回憶。 從早年的大牌檔、冰室到如今的茶餐廳,奶茶見證了香港社會的變遷,也是香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陳師傅生前致力於將奶茶製作技藝系統化、學術化,通過開設學院,讓更多人有機會學習這門手藝。 他的努力,為港式奶茶的傳承開闢了新的道路。 然而,技藝的傳承不僅需要理論和技巧的教授,更需要年輕一代對這門手藝的熱愛和投入。

「金茶王」的榮譽,以及陳師傅等老一輩奶茶師傅的故事,是激勵新血加入行業的重要力量。 他們用自己的經歷證明,沖奶茶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門可以鑽研、可以發揚光大的藝術。

令人回味的力量

陳子平師傅雖然離世,但他留下的寶貴經驗和對奶茶文化的貢獻將會長存。 他的「金茶王」稱號,是他精湛技藝的最佳證明;他培養的眾多徒弟,是奶茶技藝得以延續的希望。 香港咖啡紅茶協會的「遺憾」之情,也從側面印證了陳師傅在奶茶界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

一杯香濃滑溜的港式奶茶,是許多香港人生活中熟悉的味道。 當我們手捧這杯暖心的飲品時,或許會想起那些為之付出畢生心血的奶茶師傅,想起陳子平師傅這樣為推廣和傳承奶茶文化而努力的「金茶王」。 他的故事,讓我們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文化遺產,也激勵著更多人加入到奶茶製作和傳承的行列中來,讓這份獨特的香港味道,繼續飄香四海,傳承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