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韓國總統大選前夕,社會反華情緒高漲,不僅在網路社群出現大量仇恨言論,更演變成街頭騷擾,華人餐廳首當其衝,引發在韓華人社群的擔憂。
反華情緒升溫的背景
- 政治操弄: 部分韓國政客為拉攏選票,刻意挑起對中國的不滿,將國內問題歸咎於外國人,煽動反華情緒。
- 前總統影響: 自從前總統尹錫悅被彈劾下台後,其支持者的反華情緒持續增加,並將矛頭指向華人社區。
- 網路仇恨言論: 韓國網路社群充斥著批評「中國威脅」或攻擊「中國遊客沒素質」的貼文,甚至使用種族歧視詞彙,加劇社會對立。
華人餐廳受到的衝擊
- 網路惡意評論: 華人經營的餐廳在外賣應用程式上收到大量惡意評論,內容包含仇恨言論和威脅。
- 街頭示威騷擾: 親尹錫悅的保守學生團體在華人聚集區舉行反華集會,高喊「把中國人趕出韓國」等口號,甚至與中國店主爆發衝突。
- 經營困境: 餐廳老闆表示,在韓國生活多年,首次感到上班時會心驚膽跳,擔心遇到不理性的抗議或攻擊。
各方反應
- 在韓華人: 許多在韓中國公民和華裔韓國居民因政治言論、社交媒體仇恨言論和街頭騷擾而感到不安,選擇保持沉默以避免衝突。
- 專家分析: 分析人士指出,韓國反華情緒激增並非偶然,執政黨和其他極右翼派系政客傾向發表反華言論,以在總統選舉前團結支持者。
- 官方表態: 中國駐韓國使館對韓國境內日趨擴散的「厭中情緒」表示擔憂,並提醒在韓中國公民遠離所有政治性集會。
事件案例
- 麻辣燙餐廳衝突: 4月,首爾一處華人社區附近爆發反華抗議活動,一家麻辣燙餐廳的員工向人群投擲蒸鍋,隨後遭到騷擾並送往醫院。
- 地鐵襲擊事件: 一名在首爾居住的台灣人表示,在地鐵上用普通話和母親通電話時,被人用力推了一下,感受到明顯的敵意。
專家觀點
- 洪成洙(淑明女子大學教授): 韓國反華情緒已成為社會威脅,各界有必要開展宣傳活動,明確表明這並非韓國的主流民意。
- 河南石(首爾大學中國語言與文化系副教授): 自尹錫悅宣布戒嚴失敗以來,歧視言論有所加劇,仇恨言論更加植根於陰謀論和假新聞。
未來走向
儘管當前情勢緊張,專家認為中韓之間仍有許多合作空間和共同利益。這場反華風波被視為一場為了選票的短視政治操作,只要雙方保持冷靜、理性,摒棄煽動和對立,仍有希望回到正常交流的軌道。同時,也有聲音呼籲韓國政府制定反歧視法律,打擊仇恨言論,保護少數族群。
中韓關係影響
韓國總統大選期間的反華情緒,不僅對在韓華人生活造成直接影響,也可能對中韓關係產生長遠影響。如何平衡國內政治與國際關係,將是韓國新政府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