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關於特朗普一系列施政可能削弱美國影響的詳細分析報告:
美國「軟實力」受損:法媒的擔憂
法新社分析指出,特朗普重返白宮後,推行一連串政策,其中尤以對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禁令,可能嚴重削弱美國的「軟實力」。這些政策不只針對單一事件,而是對數十年來旨在促進國內外多元化與合作的項目,發起一場廣泛的意識形態鬥爭,這無疑將削弱美國的國際影響力。
特朗普政府的具體措施
- 削減對外援助與研究經費: 特朗普政府宣布大幅削減對外援助,並取消或縮減大學研究項目,引發美國人才外流的擔憂。
- 打壓媒體: 特朗普政府對媒體發起攻擊,包括試圖關閉歷史悠久的美國之音電台,並威脅要對在美國以外製作的進口電影徵收高額關稅。
- 針對哈佛大學的禁令: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以哈佛大學未能按照特朗普政府的要求改革管理結構、招聘與招生政策為由,取消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理由是哈佛大學在校園煽動暴力和反猶太主義,並與中國共產黨合作。
各方反應
- 哈佛大學的反擊: 哈佛大學隨即向麻省波士頓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控告政府此舉違憲。法院將舉行聽證會,在此之前,特朗普政府暫時不得執行國際學生禁令。
- 民主黨的譴責: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民主黨領袖沙欣強烈譴責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採取的行動,認為這將對美國的國際影響力造成持久損害。
- 學生的批評: 哈佛大學學生批評「禁招令」是「可怕的決定」,會削弱哈佛和美國的國際學術地位,對美國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 學者的擔憂: 哈佛大學教授擔心大學流失國際學生後,學術能力會遭到削弱,甚至可能影響整個美國學術界。
軟實力的概念與影響
「軟實力」的概念由美國政治學家約瑟夫·奈於1980年代提出,指的是一個國家透過吸引力,而非脅迫、金錢或武力來實現預期結果的能力。批評者認為,特朗普政府所做的一切恰恰與之相反,他發起的貿易戰爭與對國際聯盟的攻擊,損害美國的聲譽,甚至導致外國遊客減少。
人才流失與學術地位
- 人才流失: 輿論認為,「禁招令」將導致教師、學生以及科研人才的流失,加速美國教育和科研界已經顯現的人才「出走潮」。
- 學術研究受阻: 哈佛大學的許多國際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或承擔本科課程教學。將他們趕出哈佛大學將擾亂研究項目,甚至可能導致部分從事科學研究的教授跳槽至其他高校。
對哈佛大學的財務影響
- 國際學生的學費貢獻: 國際學生更有可能在美國大學繳納全額學費,因為他們大多不符合聯邦財政援助資格,這為大學帶來可觀的資金。
- 哈佛大學的捐贈基金: 哈佛大學擁有龐大的捐贈基金,但動用這些捐贈基金存在挑戰,因為它們必須永久維持,並在法律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國際學生的組成
哈佛大學的國際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其中以中國學生人數最多,其次是加拿大、印度、韓國和英國。這項禁令將影響占哈佛大學學生總數超過四分之一的國際學生。
對美國經濟和國際金融的影響
- 美元貶值: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與貨幣政策可能影響美元的國際金融主導地位。經濟學者示警,美元與美債若持續惡化,將動搖華爾街與一般家庭的生計。
- 貿易戰: 特朗普政府對大多數海外製造的銷美商品加徵關稅,可能導致物價提高,並引發全球貿易戰,損及美國出口商利益。
- 對外援助的縮減: 特朗普政府裁減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的規模,可能讓中國等競爭對手坐收漁翁之利。
未來走向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調整,特別是針對國際學生和對外援助的措施,正引發對美國長期國際影響力的擔憂。這些政策不僅可能導致人才流失和學術研究受阻,還可能削弱美國的軟實力,損害其在全球經濟和政治中的地位。
挑戰與機遇
儘管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帶來了諸多挑戰,但同時也可能為美國帶來重新評估和調整其國際戰略的機會。透過深化與各國的務實合作,並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尋找利益交匯點,美國或許能夠在變局中化挑戰為機遇,鞏固其在全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