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電子支付平台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與應用擴展,詐騙集團也隨之不斷翻新手法,特別是假冒知名支付平台客服進行電話詐騙的案件層出不窮。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於2025年6月15日發布警情通告,提醒市民「假冒支付寶客服電騙再現」,並強調,一旦接獲類似來電,應立即掛斷,切勿猶豫,以避免上當受騙。這類詐騙案件不僅嚴重威脅個人財產安全,更對社會大眾的電子支付使用信心造成影響。本文將深入剖析詐騙手法的運作模式、近期相關案例及有效的防範對策。
詐騙手法與運作模式
假冒支付寶客服的電話詐騙通常以普通話作為主要溝通語言,詐騙集團以官方客服名義致電受害者,謊稱其「資金安全保險」即將到期,需要續保以保障資金安全。當受害人表示想要取消該保險時,詐騙分子會乘虛而入,誘導其提供個人資料,或操作手機銀行進行轉帳。整個過程中,詐騙者通常會使用恐嚇性的語言,描述虛假的緊急情況,例如若不立即續保,將被扣除高額費用或面臨資金凍結等問題,藉此加重受害者的心理壓力,混淆其判斷力,使其迅速按照指示行動。
根據澳門司法警察局提供的資訊,今年4月底及5月中旬相繼查獲兩個位於澳門區域內的假冒支付寶客服電話詐騙窩點。儘管警方積極展開打擊行動,類似詐騙案件仍然頻繁發生,反映出不法分子通過詐騙手法利用社會大眾對官方機構的信賴及信息不對稱的弱點,在犯罪領域中極具威脅性與持續性。
近期案例與損失情況
最受矚目的案件發生於2025年5月15日下午約兩點,一名本地中年女性接獲自稱「支付寶客服」的電話,對方以資金安全保險試用期屆滿需續保為由,誘導她通過手機銀行進行相關操作。詐騙者威脅若不即時處理,每月需繳交高達九百澳門元的罰款。最終,該女子被騙走高達68萬澳門元,損失慘重。
除此之外,還有多名市民報案反映曾接獲類似詐騙電話,並提供相關線索協助警方展開深入調查。這些行動不僅限於本地,跨境合作亦被加強,以提高警務執法效率與成效。然而,仍有部分市民因警惕心不足或缺乏防範知識而陷入陷阱,導致財產損失。顯示出當前防詐騙意識亟需強化和普及。
防範措施與公眾教育
針對詐騙案頻發的局面,澳門政府部門積極推動公眾教育,透過各大媒體管道及社交平台發布提醒與警示訊息,提升市民辨識詐騙的能力。當接到可疑電話時,建議民眾先保持冷靜,切勿輕易提供個人資料或按照對方指示進行金錢操作。如發現異常狀況,應第一時間聯繫警方尋求協助。此外,也鼓勵民眾安裝反詐騙應用程式來攔截可疑號碼,以降低受騙風險。
同時,金融機構亦被要求強化客戶身份驗證手續,及時偵測異常交易行為,並主動聯繫客戶確認交易真偽。結合政府監管、金融機構嚴格把控與公眾自我防範意識的提高,方能有效遏止此類詐騙行為的蔓延,保障用戶資金安全與社會財產秩序。
綜合上述,「假冒支付寶客服電騙再現」並非孤立案例,而是網路時代下普遍存在的安全風險。唯有全社會共同提升防範意識,加強執法力度,完善監管體系,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此類犯罪的發生。展望未來,隨著科技的迅速進步和信息傳遞的加快,詐騙手法將持續創新。只要各方面保持警惕並積極合作,相信能共同打造一個更加安全的數位生活環境,讓每位市民都能無憂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便利與安心。
資料來源:
[1] www.gov.mo
[2] www.gov.mo
[3] www.tdm.com.mo
[5] www.tdm.com.mo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