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人夫婦面臨法律制裁,體現了對勞工權益保護的重視
舒適堡,這個曾經遍佈香港的健身及美容連鎖品牌,在2024年9月突然宣布全線結業,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事件不僅影響了眾多消費者,也牽連了大量員工的生計。近期,關於舒適堡創辦人夫婦陸毅強與何玉華因拖欠員工薪金而遭票控的案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此案的判決不僅是對相關人士的處罰,更反映了香港法律體系對保障勞工權益的堅定立場。
審訊詳情與判決結果
根據報導,舒適堡創辦人夫婦被票控拖欠兩名員工的薪金,他們最終承認了相關控罪。根據法庭的裁決,夫婦二人各被判處罰款一萬二千元。雖然罰款金額或許與涉及的欠薪總額不成正比,但這項判決明確傳達了一個訊息:僱主不能以任何理由拖欠員工應得的報酬。
此案的審訊涉及「沒有在到期日內支付工資」等罪名,這些都是僱傭條例中的基本規定。舒適堡的子公司「PHYSICAL HEALTH CENTRE HONG KONG LIMITED」也同樣面臨法律責任,承認了12項傳票罪,被判罰款44,400元。子公司方面,除了拖欠工資外,還涉及未能支付健身教練的病假補償等。這顯示了公司在營運過程中存在系統性的問題,不僅未能履行對員工的基本薪資支付義務,甚至在員工應得的福利方面也出現了嚴重缺失。
案件背景與公司困境
舒適堡的結業並非突如其來,早在此之前,公司已面臨多方面的困境。市場早有傳聞指創辦人夫婦陸毅強夫婦頻繁賣樓套現,涉及金額高達數千萬元。 此外,公司也屢次被指控欠租,甚至有多宗涉及拖欠租金的訴訟。 這些跡象都表明舒適堡的財務狀況早已出現嚴重問題,其經營模式可能已難以為繼。
在2024年9月,舒適堡宣布全線結業後,勞工處接獲了約720名員工的求助,反映被拖欠薪金和強積金供款的員工眾多。 後續的法律程序顯示,舒適堡拖欠了大量員工薪金,總額高達數千萬港元,其中一案透露公司拖欠366名員工薪金逾7,300萬港元。 公司也因資不抵債,被高等法院頒令清盤。 這些數據揭示了舒適堡倒閉對員工造成的巨大經濟打擊。
法律責任與社會責任的體現
此次對舒適堡創辦人夫婦的判決,是香港勞工法例下保障僱員權益的具體體現。根據《僱傭條例》,僱主有責任在法定的時間內支付工資給僱員。任何拖延或拒絕支付行為,都可能構成刑事罪行。此案的裁決,對於所有僱主都具有警示作用,強調了履行支付薪金的法定義務的重要性。
同時,這也提醒了社會各界,企業的經營不僅關乎經濟效益,更承載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對員工的公平對待、按時支付薪資,以及履行相關福利義務,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組成部分。舒適堡的案例,再次突顯了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絕不能犧 وبراء雇員的合法權益。
對消費者的警示
對於消費者而言,舒適堡的事件也是一個重要的提醒。許多消費者在舒適堡結業前仍有預繳式消費,涉及的金額巨大,反映出預繳式消費模式潛在的風險。 消費者在選擇這類服務時,應審慎評估商家的信譽和財務狀況,並盡量避免一次性支付大額款項。政府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預繳式消費的監管,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結語:對勞工權益的堅守
舒適堡創辦人夫婦因拖欠薪金而被判罰款,是法律公正的體現,也是對勞工權益的有力保障。這起事件的發生,再次警示所有企業經營者,必須嚴格遵守勞工法例,尊重員工的辛勤付出。只有當企業能夠誠實守信,善待員工,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和社會的尊重。此案的判決,為保障香港勞工權益的道路上,又寫下了堅實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