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建議港股投資者適度降倉位,留「子彈」待市況波動時出手」

中金策略:港股投資風向轉變,宜守穩待時

港股市場:資金盛宴下的結構性震盪

近期,中金公司發布的港股策略報告,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報告指出,港股市場正處於一個特殊的宏觀環境之下:「資金盛+資產荒=指數震盪+極致結構」。這意味著市場上流動性充裕,但優質資產相對稀缺,導致指數呈現震盪走勢,而結構性行情則表現活躍。簡而言之,並非所有股票都能雨露均霑,選股變得至關重要。

「子彈」哲學:適度降倉位,伺機而動

面對這樣的市場格局,中金建議投資者採取更為謹慎的策略,適度降低倉位,保留實力,也就是所謂的「子彈」。這個建議的核心邏輯是,在市場波動加劇時,才能有足夠的資金去把握機會,低位吸納優質資產。正如戰場上的士兵需要充足的彈藥,投資者也需要在市場震盪時握有足夠的資金,才能在機會出現時果斷出擊。

誰是本輪港股上漲的主力?

那麼,究竟是哪些資金在推動這波港股的上漲呢?中金的報告顯示,南向資金的流入有所增加,但內部也存在分歧。春節假期以來,南向資金累計流入規模達到266億港元,顯示出內地資金對港股的興趣。然而,作為海外資金主力的長線外資,其流向仍不明朗。這意味著,本輪港股上漲的動力,可能更多來自於短期的交易型資金,而非長期配置型資金。

流動性趨緊:港股上漲的潛在阻力

除了資金流向的不確定性,中金還指出,港股的流動性可能難以進一步寬鬆,甚至可能略微收緊。這將對港股的上漲斜率產生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更應該保持警惕,適度降低倉位,以應對潛在的市場風險。

公募基金的港股配置:ETF增持更積極

值得注意的是,公募基金也在積極配置港股。中金的數據顯示,主動權益類港股倉位已經升至31%,但ETF的增持幅度更大。這表明,主動管理的公募基金可能並非南向資金流入的主力,而被動型的ETF則更受青睞。這也反映出市場對港股的看法存在差異,部分投資者可能更傾向於通過指數化投資來參與港股市場。

反彈還是估值修復?高息ETF的吸引力

在市場震盪的背景下,高股息率的ETF成為了投資者的避風港。以某檔陸港股高息ETF為例,受益於多重利好因素,其近一年報酬率達到了20%。這類ETF通常投資於香港掛牌的價值型陸股,以高股息為主要特色,成分股主要涵蓋地產、金融等行業。對於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來說,高息ETF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科技股的樂觀情緒:反彈的基石?

中金認為,本輪港股反彈的本質,是建立在對科技趨勢的樂觀情緒之上。DeepSeek等技術突破,引發了市場對科技股乃至整體中國資產的重估。這種情緒能夠持續多久,以及未來還有多少「想像」空間,將是決定市場未來走勢的關鍵。樂觀者認為,科技股仍有很大的上漲空間,而謹慎者則擔心,這種樂觀情緒可能過度膨脹。

港股的彈性:優於A股?

中金的研究表明,在特定情況下,港股可能比A股具有更大的彈性。當前波動逐步穩定後,更為確定的降息預期有望帶來流動性寬鬆,進而支撐港股表現。在基准情形下,市場將會得到支撐,且階段性體現出比A股更大的彈性。這意味著,對於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資者來說,港股可能是一個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調整倉位:等待後續時機

綜合以上分析,中金建議投資者採取以下策略:

  • 短期適度降低倉位: 降低整體風險敞口,以應對市場波動。
  • 切換到穩健分紅標的: 選擇具有穩定分紅能力的股票,以獲取穩定的收益。
  • 耐心等待後續時機: 在市場出現調整時,擇機買入優質資產。
  • 投資策略:精選個股,長期持有

    在具體的投資策略上,中金建議投資者更加注重精選個股,尋找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公司。同時,也要注意分散投資,降低單一股票的風險。此外,長期持有也是一個重要的策略,不要被短期的市場波動所影響,要堅守自己的投資理念。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港股市場也不例外。投資者在做出決策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市場的潛在風險。不要盲目跟風,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投資策略。

    總結:審慎前行,方能致遠

    港股市場的投資環境正在發生變化,投資者需要更加審慎地應對。降低倉位,保留實力,精選個股,長期持有,這些都是值得借鑒的策略。只有在充分了解市場風險的前提下,才能在港股市場上取得長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