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於上任三周年之際,針對香港勞動市場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提出了多項重要的政策方向。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明年將積極推動立法,以保障在數碼平台工作的勞動者權益。與此同時,對於藉由輸入外籍勞工來解決本地勞工休假問題的方案,孫玉菡則持較為保留的態度,並認為設立配額制度在實務上並不具備可行性。這些政策的制定與考量,不僅展現了香港政府積極應對新興經濟型態與傳統勞動力市場挑戰的決心,更深刻地揭示了香港社會在平衡本地就業機會與外來人力資源管理之間所面臨的複雜性。
隨著數碼經濟在全球範圍內呈現爆炸性的成長,平台工作者,例如外送服務人員、網路預約計程車司機等,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新興職業群體。然而,與傳統的僱傭關係相比,這些平台工作者往往缺乏應有的法律保障,使得他們在職場上面臨著更多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孫玉菡局長敏銳地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並強調政府已經積極著手研究相關的立法,其主要目標在於確保這些在數碼平台上工作的勞動者,在不幸發生意外事故時,能夠獲得合理且完善的補償與保障。具體而言,根據最新修訂的相關條例,預計將於明年的1月18日正式生效。這項修訂被視為填補現行法律漏洞的重要一步,旨在讓平台工作者能夠享有更完善的職業安全與更全面的福利待遇,進而提升他們的工作保障。此外,相關部門也正積極研擬加速取消某些登記通知期的限制,並計畫提高針對違規行為的罰則,以強化職工會的功能,並保障非本地居民參與特定行業的權利,從各個面向來提升勞工權益的保障。
另一方面,針對香港本地勞工休假所衍生的問題,孫玉菡局長認為,單純依賴輸入外籍勞工來替代本地勞工並非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她進一步解釋,設立固定的配額來限制引進外籍勞工的數量,在實際操作上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她認為,更為根本的解決之道,應該從改善相關行業的整體待遇、提升從業人員的培訓品質,以及優化整體的工作環境等面向著手,以吸引更多本地人才願意投入相關的崗位。孫玉菡局長的觀點與多個工會組織所提出的建議不謀而合,他們一致認為,從長遠來看,提升產業的競爭力與人力資源的品質才是關鍵,而非過度依賴短期的人口輸入策略。此外,提振本地的消費力也被視為促進就業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透過刺激內需市場,有助於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進而穩定勞動市場。
總體而言,孫玉菡局長所積極推動的一系列措施,不僅針對當前數碼平台工作的特殊需求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與保障,更充分反映出香港社會對於如何在開放市場與維護本土利益之間取得平衡的深刻思考。在未來的幾年內,我們有望見證更多針對新型態工作模式的制度創新,以及更全面性的人才政策調整,以促進香港經濟的多元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同時,這些政策方向也提醒社會各界,必須正視科技快速變革所帶來的新挑戰,以及政府如何透過立法和政策工具,有效地回應民眾的期待,共同打造一個更加公平且更具包容性的就業環境,讓所有勞動者都能在香港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
資料來源:
[3] ftu.org.hk
[4] www.cic.hk
[5] www.i-cable.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