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上路柏瓏II單日熱沽18伙 最高減價19%」

錦上路柏瓏II:熱銷背後的隱憂

香港樓市向來備受關注,其中鐵路沿線物業更是炙手可熱。由信和置業、嘉華國際、中國海外發展及港鐵公司合作發展的元朗錦上路站柏瓏II,近期銷售情況備受矚目。然而,在看似亮眼的銷售數據背後,卻隱藏著一些值得關注的現象。

柏瓏II的銷售現況:冰火兩重天?

根據新聞資料,柏瓏II近期頻頻傳出銷售佳績。例如,七月初該項目以招標形式售出18伙,套現逾1.3億元,平均成交呎價逾1.5萬元。不久前更以招標形式沽出14伙,套現逾1.8億元,平均每伙成交價近1,340萬元,平均成交呎價則近15,500元。發展商也積極加推單位應市。

然而,與此同時,柏瓏II亦出現了大規模的撻訂個案。單日錄得19宗撻訂,涉及單位樓價總額超過1.55億元,買家損失逾1,557萬元訂金。累積計算,柏瓏II已錄得數十宗撻訂個案,佔全盤比例不少,引發市場關注。

熱銷與撻訂:矛盾的背後

這種熱銷與撻訂並存的現象,反映了香港樓市的複雜性。一方面,鐵路沿線物業的吸引力依然存在,吸引不少買家入場。柏瓏II位處錦上路站上蓋,交通便利,加上發展商的品牌效應,自然受到市場追捧。另一方面,撻訂個案的出現,則可能反映以下幾個因素:

  • 樓市下行風險: 近期香港樓市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經濟下行、利率上升等,導致部分買家對後市信心不足,選擇撻訂離場。
  • 供款壓力增加: 利率上升增加了供樓負擔,部分買家可能難以承受,被迫放棄交易。
  • 樓花期長,市場變化大: 柏瓏II早於幾年前以樓花形式開賣,當時樓價處於高位。經過一段時間,樓市環境發生變化,樓價下跌,部分買家可能認為物業價值已低於當初購入價,因而選擇撻訂。
  • 投資客比例高: 如果購買柏瓏II的投資客比例較高,他們對市場變化更為敏感,一旦察覺風險,更容易選擇退出。
  • 建築期付款計劃: 選擇建築期付款計劃的買家,在樓宇落成前可能因自身財務狀況改變而無法完成交易。

撻訂潮的影響:不容忽視

大規模撻訂對發展商和買家都會造成影響。

  • 對發展商的影響: 撻訂會影響發展商的現金流和聲譽。雖然發展商可以沒收訂金,但重新出售單位需要時間和成本,而且可能需要降價才能吸引買家。此外,撻訂潮也可能影響市場對該項目的信心。
  • 對買家的影響: 撻訂意味著買家損失訂金,承受經濟損失。同時,也錯失了置業機會,未來再入市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 對樓市的影響: 大規模撻訂可能加劇樓市下行壓力,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更多買家觀望或放棄入市,進一步打擊樓市信心。

未來展望:審慎樂觀

儘管柏瓏II面臨撻訂潮的挑戰,但其地理位置和品牌優勢依然存在。發展商可以通過調整銷售策略,例如提供更多優惠、加強市場推廣等,來吸引買家。

對於有意置業人士,現階段需要審慎評估自身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不宜過度槓桿。同時,密切關注樓市動態,把握入市時機。

給市場的啟示:資訊透明與風險管理

柏瓏II的案例,提醒市場參與者要重視資訊透明和風險管理。發展商應該及時披露銷售和撻訂數據,讓買家充分了解市場情況。買家則應該做好功課,了解樓市風險,選擇適合自己的付款方式和物業類型。

總而言之,柏瓏II的銷售情況反映了香港樓市的複雜性。在追求置業夢想的同時,更需要保持理性,審慎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