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氣旋逼近 台評估發一號風球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歷史、現狀與未來展望

香港身處亞熱帶地區,夏季常受熱帶氣旋侵襲。香港天文台負責監測及預報熱帶氣旋,並發出警告信號,以提醒市民做好防風措施。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歷史演變、現行制度、信號意義,以及未來展望,希望能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這套與香港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預警系統。

從風炮到風球:歷史回顧

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系統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十九世紀末。當時,天文台(前身為香港皇家天文台)使用鳴放風炮和燃放炸藥的方式來警告市民熱帶氣旋的來臨。由於當時的科技水平有限,風炮的聲音傳播範圍也受到限制,因此警告效果並不理想。

進入二十世紀初期,香港開始採用懸掛風球的方式發布熱帶氣旋警告。風球是一種醒目的信號,可以在遠距離被觀察到,因此較風炮更有效。最初的風球信號較為簡單,隨著時間的推移,信號種類和意義也逐步完善。早期風球警告系統的記錄可追溯至1917年,而更完整的資料則自1946年開始記錄。

現行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全面解析

目前,香港天文台使用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共有五種,分別為一號戒備信號、三號強風信號、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以及十號颶風信號。每種信號都代表著不同的風力威脅程度,市民應根據天文台的指示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 一號戒備信號: 表示有熱帶氣旋集結於香港約800公里範圍內,可能影響香港。此時,市民應提高警覺,留意天文台的最新消息。
  • 三號強風信號: 表示香港近海平面處可能或已受強風吹襲,持續風力達每小時41至62公里。學校通常會停課,部分交通工具可能受到影響。
  •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表示香港近海平面處可能或已受烈風或暴風吹襲,持續風力達每小時63至117公里。大部分商店和辦公室會關閉,公共交通服務會逐步停止。八號信號又分為「八號東北」、「八號東南」、「八號西南」和「八號西北」四種,代表烈風或暴風來自不同方向。
  • 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 表示香港風力顯著增強,持續風力接近或超過每小時118公里。市民應留在室內,避免外出。
  • 十號颶風信號: 表示香港受到颶風吹襲,持續風力達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這是最高級別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市民必須採取一切可能的防護措施,確保自身安全。

天文台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時,會透過電視、電台、網絡等多種渠道向市民發布消息。市民亦可瀏覽天文台網站或使用流動應用程式,獲取最新的天氣資訊和熱帶氣旋動態。

影響評估與信號發布:專業判斷

天文台發布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並非單純根據熱帶氣旋與香港的距離,而是經過綜合評估後作出的專業判斷。天文台會考慮以下多種因素:

  • 熱帶氣旋的強度: 熱帶氣旋的中心風力越大,對香港的威脅也越大。
  • 熱帶氣旋的移動路徑: 熱帶氣旋的路徑直接影響其對香港的影響程度。
  • 香港的地理位置: 香港的地形複雜,不同地區受熱帶氣旋影響的程度也不同。
  • 本地風力變化: 天文台會密切監測香港各地的風力變化,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警告信號。

有時,天文台會在沒有發出任何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情況下,直接發出八號信號。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熱帶氣旋迅速逼近香港,或者預計風力會突然增強時。

特殊情況:熱帶低氣壓與改發信號

熱帶低氣壓雖然強度較弱,但有時也會對香港造成影響。例如,2016年5月的热带低气压及2024年的热带风暴马力斯,都是近年來少見在6月前吹襲香港的熱帶氣旋。天文台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當熱帶氣旋逐漸遠離香港或減弱時,天文台會考慮改發較低級別的信號,甚至取消所有警告信號。改發信號的時機取決於本地風力的變化和熱帶氣旋的發展趨勢。有時,即使熱帶氣旋已經登陸,但如果其外圍雨帶仍然影響香港,天文台也可能會維持或重新發出警告信號。

未來展望:更精準的預報與傳播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天文台在熱帶氣旋預報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透過使用更先進的氣象模型和觀測設備,天文台可以更準確地預測熱帶氣旋的路徑和強度變化。此外,天文台也在積極研究人工智能(AI)在熱帶氣旋預報中的應用,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預報的準確性和效率。

在信息傳播方面,天文台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渠道和方式,力求將最新的天氣資訊及時傳達給市民。除了傳統的電視、電台和網絡渠道外,天文台還積極利用社交媒體平台,例如Facebook等,與市民互動,解答疑問。

結語:時刻警惕,安全至上

熱帶氣旋是香港夏季常見的天氣現象,雖然天文台的預報能力不斷提高,但我們仍然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做好防風準備。了解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意義,並根據天文台的指示採取相應的措施,是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一環。讓我們攜手合作,共同應對熱帶氣旋帶來的挑戰,守護香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