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28年,特區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經歷了深刻的變革與持續的發展。尤其在創新科技(創科)領域,香港不僅保持其獨特優勢,更逐步催化形成充滿活力的生態圈,使本地科企獲得前所未有的賦能與生機。以下將從三個方面探討香港特區28年來在創科發展上的變與不變,以及這些變化如何推動經濟轉型和社會進步。
政府積極推動研發投入及政策支持,是促成香港創科生態圈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數據顯示,自2014年至2023年間,香港研發總開支由167.27億元激增至逾330億元,占GDP比重達1.11%,反映政府對科研投入力度明顯加大。此外,本地初創企業數量過去五年增長約四成,不僅體現市場活力,也說明政策扶持已見成效。例如,「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提供超過100億元資助,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這些舉措使得港府成功打造了一個多元且具競爭力的創科環境。政府的投入不僅體現在資金方面,更在於政策引導和制度建設上,為創科企業營造了更為有利的發展空間。透過提供稅務優惠、簡化行政流程等方式,降低了企業的營運成本,提高了其創新意願。同時,政府還積極搭建平台,促進產學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商業化進程。
以低空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科技領域正快速崛起並帶來實質商機。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專注發展低空經濟,而相關港企如X Social Group已成為「監管沙盒」首批試點項目之一。該公司行政總裁林漢源指出,在政府主導下,資金支持充足,多場大型論壇及展覽也為業界提供交流平台,加速技術落地應用和市場拓展。除了低空經濟,綠色科技、醫療科技等領域亦同步受惠於政策紅利與資金注入,使得整體產業鏈更加完善且具備可持續性競爭優勢。這些新興科技領域的發展,不僅為香港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社會帶來了更多的發展可能性。例如,綠色科技的發展有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醫療科技的發展則有助於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改善居民健康。
在人才引進及企業招商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有效提升了香港作為國際創科樞紐的位置。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搶攬高端人才和前沿科技企業,截至目前已吸引超過21萬名人才入港,同時引入84間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共帶來約500億港元投資及2萬個就業機會。這不僅強化了本地科研力量,也促使更多跨境合作落實,加快知識流通與技術融合。此外,新立法完成基本法第23條保障社會安全,有助營造穩定良好的營商環境,提高外界對香港長遠投資信心。人才和資本的引入,為香港的創科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這些人才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經驗,也為本地企業帶來了新的思維和視野。而資本的注入,則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使其能夠更好地進行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
綜觀28年的歷程,香港在經濟結構、產業布局以及社會治理上均呈現出顯著的新面貌。其中以推動高質量研發投入、培育多元化初創生態系統,以及吸納全球頂尖人才和先進企業最為突出。在「一國兩制」優勢下,香港成功將自身定位於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的重要橋樑,同時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慧城市形象。透過持續的投入和改革,香港的創科生態系統日益完善,為經濟轉型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未來隨着北部都會區等重大規劃逐步落實,以及更多政策聚焦民生改善與安全保障,相信香港將繼續深化其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角色。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並擴大國際合作範圍,是維持競爭力的不二法門。同時,要兼顧社會穩定與包容共融,使各方利益均能共享改革紅利,共同推動城市可持續繁榮。香港的發展不僅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總之,回歸28周年是檢視過去成果並規劃未來藍圖的重要節點。在中央堅強支持下,加上特區政府務實有為的策略部署,香港正迎來以科技驅動的新黃金時代,其催化出的創科生態圈不僅令本土企業煥發勃勃生機,更彰顯出城市韌性和無限潛能。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此趨勢必將鞏固並提升香港作為亞洲乃至世界重要金融及科技中心的地位,引領城市邁向更光明燦爛的未來。香港的創科發展,不僅關係到自身的經濟轉型和社會進步,也關係到整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資料來源:
[1] www.tkww.hk
[2] www.scribd.com
[5] www.wenweipo.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