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關查獲價值120萬冒牌電話!嚴厲打擊假貨,保障消費者權益!

香港海關近日在打擊冒牌商品的行動中,再次展現嚴厲執法決心,成功檢獲價值約一百二十萬元的懷疑冒牌電話。此舉不僅彰顯了香港海關對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的重視,也反映出本地及跨境走私活動仍然活躍,亟需持續加強監管和防範。

此次檢獲行動是海關透過風險評估及情報分析,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截查入境貨車時發現。經詳細搜查後,海關人員於車斗內查獲大量懷疑冒牌手提電話,涉案貨物估值約一百二十萬元港幣。當場拘捕了司機一名,案件正進一步調查中[1]。根據《商品說明條例》,任何人進出口冒牌物品均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五十萬元及監禁五年,此次行動有效震懾非法走私分子。

嚴格執法與多方協作

香港海關近年來持續加強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不僅依靠傳統巡查,更結合大數據風險評估、情報分析等科技手段,有效鎖定可疑貨物和嫌疑目標。例如,在代號「海盾」的專項行動中,短短四周內便偵破三十六宗相關案件,共檢獲超過十五萬七千件懷疑冒牌貨物,包括手機配件、手錶、衣服等多種品類,總市值逾七千二百萬元[2][3]。這些成果顯示出跨部門合作與科技應用在打擊假貨方面的重要性。

此外,針對部分被扣押的懷疑冒牌商品可能流入本地市場或轉口海外情況,海關亦採取監控派遞策略,以追蹤銷售網絡並擴大調查範圍。例如六月初在旺角零售店鋪拘捕收貨男子並再度扣押相關產品,以及六月十八日在葵涌工廈單位內檢獲約三百件無線耳機及喇叭,同時拘捕多名涉案公司職員[3]。這些措施有效切斷了假貨供應鏈,有助保障消費者安全。

假冒手機市場問題與影響

假冒手機及其配件因價格低廉且外觀相似,一直是消費者容易誤購且難以辨識的高風險產品。不僅損害原廠品牌利益,也存在質量安全隱患,如電池爆炸、資料泄露等問題。此外,大規模走私活動還會影響本地合法商戶生存環境,加劇市場混亂。因此政府部門積極推廣公眾教育,提高市民識別能力,同時鼓勵舉報可疑活動,以形成全民參與防範網絡[1][2]。

為此,香港海關設立24小時熱線182 8080,以及專用電郵帳戶([email protected])和網上表格平台(eform.cefs.gov.hk/form/ced002),方便市民匿名舉報涉嫌販賣或運輸假冒商品的信息,加強社區警覺性,共同維護公平交易環境[1][2]。

未來展望:持續深化防控體系

面對日益複雜且跨國界特徵明顯的假貨走私問題,只靠單一措施難以根絕。因此未來除繼續提升技術偵察能力外,更需加強國際合作,共享情報資源。此外,加快法律制度完善,提高違法成本,也是阻嚇犯罪的重要方向。同時推廣企業自律與品牌保護意識,使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參與反制工作,可望從源頭減少侵權事件發生。

綜合而言,此次約一百二十萬元懷疑冒牌電話被成功截獲,是香港堅守知識產權保護、防止非法貿易的重要里程碑,也提醒社會各界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在政府嚴密執法下,希望能逐步淨化市場環境,使消費者買得安心,用得放心,共創健康有序之商業氛圍。未來仍需全方位努力,不斷取得更佳成效。[1][2][3]

資料來源:

[1] www.info.gov.hk

[2] www.customs.gov.hk

[3] sc.isd.gov.hk

[4] news.tvb.com

[5] www.stheadline.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