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殺率創20年新高,高於全球平均近半,敲響社會警鐘!

香港最新公布的自殺數據顯示,2024年全港共有1138宗自殺死亡個案,自殺率達15.1,為200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一數字不僅反映出本地心理健康問題的嚴峻,也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令人關注社會壓力與心理支援體系的不足。本文將從自殺率趨勢、受影響群體特徵及社會應對措施三方面深入探討香港自殺問題的現狀與挑戰。

首先,從整體趨勢來看,去年1138宗自殺個案是近二十年來的新高峰。根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分析,2024年的自殺率為每10萬人中有15.1人選擇結束生命,相較於2003年的16.9雖略低,但明顯高於2015至2023年間約12至14之間的水平[1][2]。這表明過去幾年相對穩定甚至略有下降的趨勢被打破,自殺問題再度惡化。此外,每日約有3.12人因各種原因走上絕路,其頻密程度令人警醒[2]。

其次,在受影響的人口結構方面,中年男性(30至49歲)和60至69歲長者成為主要高危群組。去年30至49歲男性自殺率顯著上升,是近八年內該組別最高紀錄[1][2]。此現象或與經濟環境不景氣、工作壓力增大及家庭責任加重等因素相關。一位中年全職照顧者在記者會分享了其照料患癌母親及認知障礙父親時所承受巨大精神壓力,一度萌生尋死念頭,但最終在社工協助下走出陰霾。他呼籲同樣處境的人士勇敢求助,「你不傾就無出路,傾了才有」[1]。此外,自殺死亡人數最多的是60至69歲長者組別(200人),反映老齡化社會中孤獨感和健康困難亦是重要風險因素。

第三,在應對措施層面,目前本港已有多條熱線提供緊急心理支援,包括「情緒通」熱線18111、「生命熱線」2382 0000,以及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專線2389 2222等[1]。然而,高企的死亡數字提示現行預防機制仍需加強,不僅要提升公眾對心理健康問題認識,更須針對不同族群設計更具針對性的干預方案。例如,加強職場心理輔導服務、推動家庭支持網絡建設,以及改善長者社區關懷,都可能有效降低風險。此外,有效整合醫療、社工及非政府組織資源,以建立跨界別合作平台,也是未來努力方向。

綜合而言,香港2024年的自殺率創下二十多年新高,不但揭示了經濟和社會變遷帶來的新挑戰,也凸顯了精神健康服務亟待完善的重要性。在全球平均值約10左右相比,本港15.1的大幅超越提醒我們不能忽視潛藏在繁華都市背後的人心痛苦與孤立感。未來政府及民間必須攜手合作,加強早期識別、自我調適教育以及危機干預機制,以減少悲劇重演。同時,全社會也應營造更包容理解氛圍,使每一位面臨困境的人都能找到支持與希望,共同守護生命尊嚴與價值。

只有透過持續關注和積極行動,我們才能真正扭轉這一令人憂慮的趨勢,使香港成為一個更加安全、溫暖且充滿希望的家園。[1][2]

資料來源:

[1] news.mingpao.com

[2] news.mingpao.com

[3] m.discuss.com.hk

[4] www.rfi.fr

[5] hk.epochtimes.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