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投資者歸來:公司名義買賣創13年新高
香港樓市近期似乎擺脫了先前的低迷,呈現出回暖的跡象。投資者們的目光再次聚焦於這個市場,以公司名義進行的住宅買賣交易量顯著增加。這股趨勢是否意味著香港樓市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讓我們深入探討這一現象背後的動因和影響。
樓市回暖:投資者重拾信心
近日,香港樓市交投氣氛明顯升溫,不少買家重拾入市信心,其中尤以投資者的步伐最為積極。在政府全面撤銷樓市調控措施(俗稱「撤辣」)及樓價初現見底跡象的雙重推動下,以公司名義買入住宅的個案持續增加,這反映了投資者入市意欲的顯著轉強。
數據說話:13年來的高峰
中原地產的最新統計數據揭示,2025年上半年,香港一、二手私人住宅市場錄得1,638宗公司名義買賣,較去年同期的777宗激增逾一倍,創下自2012年錄得3,248宗以來的13年新高。這一數據不僅顯示了市場的活躍程度,也突顯了投資者對香港樓市的信心回升。相關成交金額更達到267億港元,同比上升約20%。公司客成交占比從去年同期3.1%翻倍至6.3%,遠高於2020-2023年不足2%的水平,反映市場投資行為佔比顯著提升。
撤辣效應:市場的催化劑
政府全面撤辣無疑是推動這一趨勢的重要因素。取消了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從價印花稅等一系列調控措施,大大降低了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和風險,激發了他們重新進入市場的熱情。
藍籌屋苑的吸引力:太古城領先
在眾多住宅項目中,藍籌屋苑尤其受到公司名義買家的青睞。中原地產的數據顯示,太古城成為最受這類買家歡迎的屋苑。這可能歸因於藍籌屋苑的優越地理位置、完善的社區配套以及穩定的升值潛力。
公司名義買賣:背後的考量
為何投資者傾向於以公司名義進行住宅買賣?這背後有多重考量。首先,以公司名義持有物業在稅務上可能更具優勢,可以通過會計處理來實現稅務優化。其次,公司名義的交易在轉讓所有權時更為靈活,可以通過股權轉讓來實現,避免了直接進行物業買賣的繁瑣程序和額外費用。此外,對於一些大型投資者而言,以公司名義進行投資更便於管理和規劃資產。
市場展望:挑戰與機遇並存
儘管公司名義買賣的增加為香港樓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我們也需要理性看待未來的發展。全球經濟形勢、利率走勢以及本地政策變化等因素都可能對樓市產生影響。此外,供應量的增加也可能對樓價構成一定的壓力。
總結:審慎樂觀,穩中求進
總而言之,香港樓市投資者重返市場,公司名義買賣創下13年新高,這是市場回暖的一個積極信號。政府撤辣、樓價見底以及投資者對香港經濟前景的信心是推動這一趨勢的主要力量。然而,我們也需要保持警惕,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審慎樂觀,穩中求進,方能在香港樓市中把握住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