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郵政近日公布「投寄易」服務發生嚴重資訊保安事故,涉及網絡攻擊未經授權讀取帳戶持有人的通訊錄資料,事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此事故不僅暴露出公共服務系統在資訊安全上的挑戰,也提醒市民及機構加強個人資料保護意識。本文將深入探討該事件的背景、影響及香港郵政的應對措施,並分析未來資訊安全防護的重要方向。
「投寄易」是香港郵政提供的一項電子寄件平台,方便用戶線上管理和安排郵件投遞。然而,在2025年7月21日,香港郵政宣布發現一宗網絡攻擊事件,黑客成功讀取部分「投寄易」帳戶持有人的通訊錄資料,包括寄件人與收件人的姓名、地址、電話號碼、傳真號碼及電郵地址[1][2]。這些敏感個人資料若被不法分子利用,有可能導致詐騙或其他安全風險,因此此事對用戶私隱造成重大威脅。
在事故被揭露後,香港郵政迅速採取行動阻止未經授權的存取行為,同時依照政府既定程序向警方報案,以及通知數字政策辦公室、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和保安局[1][2]。目前,「投寄易」服務已恢復正常運作,但調查仍在進行中,以確定受影響帳戶持有人數目以及是否存在更大範圍的個資外洩問題。港府相關部門亦正積極協助調查,希望盡快釐清整體情況並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此次資訊保安事故凸顯了公共機構面臨日益嚴峻的網絡威脅環境。在數位化快速推進的大背景下,不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都必須投入更多資源於系統安全建設與風險管理。例如,加強多層次身份驗證機制、防火牆設置以及異常流量監控等技術手段,是提升抵禦黑客入侵能力的重要措施。此外,提高員工和用戶的信息安全意識同樣不可忽視,例如提醒市民切勿點擊可疑電郵中的連結或提供信用卡等敏感信息,以免成為釣魚詐騙目標[1][2]。
從長遠角度看,此次事件也促使社會重新審視公共服務平台的信息治理策略。一方面,要平衡便利性與安全性的需求;另一方面,更需建立完善透明的應急處理流程,一旦發生資安問題能迅速反應並公開透明地向公眾說明情況。此外,加強跨部門合作,如警方、數字政策辦公室及私隱專員公署之間的信息共享與協同調查,也是提升整體防護效能的重要環節[1][2]。
總括而言,「投寄易」賬戶資訊保安事故警示我們,在當今高度互聯互通的社會中,即使是政府主導的平台也難以完全避免網絡攻擊風險。唯有透過技術升級、人員培訓以及制度完善三管齊下,才能有效保障市民個人資料安全。同時,此事亦呼籲每位使用者提高警覺,自我加強防範意識,共同維護良好的數碼環境。展望未來,希望香港各界能從此次教訓中汲取寶貴經驗,不斷優化信息科技基礎設施,以迎接更加複雜多變的資安挑戰。
資料來源:
[1] news.rthk.hk
[2] www.hk01.com
[3] news.mingpao.com
[4] www.info.gov.hk
[5] news.tvb.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