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關於2025年7月16日至17日展開聯合行動,成功檢獲共249支懷疑受管制的美容針劑,估計市值約為七萬六千港元。這批針劑部分含有第一部毒藥成分,涉及非法進口及私自儲存注射用途的藥物,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事件不僅反映出違法美容產品流入本地市場的嚴重問題,也揭示了「住家式」美容院經營模式對公共衛生安全帶來的潛在風險。本文將從案件背景、違法行為特點及相關監管措施三方面深入探討此事件的重要性與影響。
首先,此次海關行動源自對一件由韓國寄往香港紅磡私人住宅的包裹進行風險評估和檢查。該包裹表面申報為護膚乳液,但X光掃描發現內藏20支懷疑受管制美容針劑,市值約1.7萬港元[2][3]。經過後續監控追蹤,執法人員於紅磡一個住宅單位內再度搜獲229支類似針劑,同時拘捕兩名涉案人士,包括一名20歲男子和一名45歲女子[1][2]。調查顯示該單位配備恆溫儲物櫃、皮下注射器材及床褥等設備,有跡象顯示被用作「住家式」美容院,以非法方式提供注射服務[2]。
其次,本案所涉美容針劑多含有肉毒桿菌素、美白成分等需嚴格管理的藥物,而部分更屬《危險藥物條例》第一部毒藥範疇[1][3]。根據香港法律,此類受管制醫療用品必須由本地註冊醫生處方並取得衞生署核發入口許可證才能合法使用或供應[1]。然而,本案中涉事人士未經合法程序引入及持有大量此類產品,不但違反相關規定,更可能因產品來源不明而存在品質與安全風險。一旦消費者接受未經註冊或驗證之注射療程,不僅無保障療效,更可能引致嚴重健康問題甚至生命危險。
第三,此次案件凸顯了打擊非法醫美產品流通與非正規診所運作的重要性。在近年來醫學美容需求激增背景下,不少不法分子利用網絡渠道或私人住宅暗中販售及施打禁用或偽造產品,以牟取暴利[2]。海關結合情報分析和風險管理策略,有效攔截這些走私貨品,同時配合衞生署加強巡查和宣傳教育,提高公眾警覺心。此外,加強跨境合作以及完善法律框架亦是防範類似事件再度發生的重要手段。
綜上所述,香港海關此次成功檢獲價值逾七萬港元、含有高危成份的懷疑受管制美容針劑,有力遏止了非法醫美產業鏈的一環運作,也保障了市民健康安全。本案提醒社會大眾切勿購買或使用來源不明、美容效果無保障且可能具危害性的注射產品。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需持續加強監察力度與跨部門協調,共同維護本地醫療市場秩序與公眾福祉。在未來,面對快速變化且需求多樣化的醫學美容市場,加強立法規範、提升執法效率,以及推廣正確資訊將是確保消費者權益不可忽視的重要方向。
資料來源:
[2] www.hk01.com
[3] www.info.gov.hk
[4] www.i-cable.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