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7%上市公司換核數師 審計費用分歧成主因」

上市公司頻繁更換核數師:審計品質與成本控制的拉鋸戰

近期,香港會計及財務匯報局(會財局)發布報告,揭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去年香港有17%的上市公司更換了核數師,這數字較往年略高,且主要原因是公司與核數師在審計費用上未能達成共識。更令人關注的是,部分審計費的減幅甚至超過四成。這究竟意味著什麼?是上市公司在經濟壓力下尋求更低的審計成本,還是審計服務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價格「內捲」?更換核數師的頻繁,又是否會對審計品質產生影響?

審計費用與經濟壓力:成本控制下的選擇

在全球經濟不明朗的大環境下,企業面臨著降低成本的壓力。審計費用作為一項必要的開支,自然成為上市公司考慮的重點。會財局的報告指出,絕大部分更換核數師的原因是審計費用未能達成共識,這反映了上市公司在尋求降低營運成本的趨勢。一些公司可能希望透過更換核數師,以獲得更優惠的價格,從而減輕財務負擔。審計費減幅最高超過四成,可見部分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力度相當大。然而,過度壓低審計費用,是否會影響審計師的工作品質,進而影響財務報表的可靠性,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審計市場的「內捲」現象:價格競爭下的隱憂

除了經濟壓力外,審計服務市場的競爭也可能導致價格下降。在香港這個自由市場,會計師事務所為了爭取客戶,可能會採取更具競爭力的定價策略。這種價格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上市公司降低成本,但也可能導致審計服務的「內捲」現象。如果審計費用過低,會計師事務所可能不得不縮減審計資源投入,例如減少審計人員數量、縮短審計時間等,這可能會影響審計的深度和廣度,增加審計風險。會財局主席孫德基也指出,香港是奉行自由市場,審計費由買賣雙方自己決定,會財局只關注更換核數師後的質量及獨立性有沒有受損。

更換核數師的風險:獨立性與專業判斷

頻繁更換核數師可能對審計品質產生負面影響。首先,新任核數師需要花費時間了解公司的業務和財務狀況,這可能會影響審計的效率和效果。其次,如果公司更換核數師的目的是為了尋求更寬鬆的會計處理方法,或者掩蓋潛在的財務問題,那麼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將受到威脅。此外,如果上市公司僅將審計品質視為核數師提供的服務品質,甚至在委任核數師時將服務質素置於審計品質之上,這將對審計的嚴謹性帶來挑戰。會財局的報告也指出,需要提高核數師甄選及審計流程的透明度,助投資者作出明智決策。

會財局的關注:質量與獨立性的保障

面對上市公司頻繁更換核數師的現象,會財局表示關注,並強調會重點關注更換核數師後的審計質量和獨立性。會財局將加強對審計師的監管,確保其能夠獨立、客觀地履行審計職責,並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服務。會財局也鼓勵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加強與核數師的溝通,確保審計過程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會財局行政總裁賴翠碧指出,會計師行若評級較低,顯示他們是有些缺失,會財局將持續關注。

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提升審計品質的關鍵

除了會財局的監管外,上市公司也應加強自身的內部控制,提升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減少財務舞弊的風險,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效果。上市公司應建立完善的會計制度,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並定期進行內部審計,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透過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環境,上市公司可以提升財務報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降低審計風險,進而提升企業的整體價值。

長期影響:審計行業的健康發展

上市公司頻繁更換核數師,以及審計費用下降的趨勢,不僅影響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品質,也可能對整個審計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長期影響。如果審計費用持續下降,會計師事務所可能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進而影響審計服務的品質。此外,過度的價格競爭也可能導致會計師事務所降低對品質控制的要求,增加審計風險。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健康的審計市場,鼓勵公平競爭,確保審計服務的品質和獨立性,從而維護投資者的利益,促進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

未來展望:提升審計價值與市場信心

面對審計市場的挑戰,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和監管機構需要共同努力,提升審計的價值,重建市場信心。上市公司應重視審計品質,避免僅僅追求低價的審計服務。會計師事務所應加強品質控制,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服務。監管機構應加強監管,確保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只有通過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個健康、可持續的審計市場,為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