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童佛山返港後確診基孔肯雅熱」

香港面臨基孔肯雅熱輸入風險:全面解析與應對

近期,香港出現首宗輸入性基孔肯雅熱個案,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鑑於鄰近地區如廣東省佛山市疫情持續,香港面臨的輸入及局部傳播風險不容忽視。本文將深入分析目前情況,探討潛在風險,並提出應對建議,以保障市民健康。

基孔肯雅熱疫情現況:佛山疫情嚴峻,香港風險升高

根據新聞報導,廣東省,特別是佛山市,正面臨基孔肯雅熱疫情爆發,病例數量已超過6000宗,其中順德區佔了絕大部分。鄰近香港的深圳也出現了病例。這種情況顯著增加了香港出現輸入個案的風險。香港衛生防護中心也指出,全球多個地區的基孔肯雅熱病例急升,對醫療系統構成負擔,加上暑假期間港人外遊頻繁,輸入風險確實相當高。

輸入個案分析:首宗個案與佛山關聯

香港目前已確認首宗輸入個案,患者為一名曾赴佛山探親的12歲男童。他在佛山逗留期間,多次被蚊叮咬,返港後出現發燒、皮疹和關節疼痛等症狀。這起個案突顯了前往疫情流行地區的風險,也提醒市民在旅遊時應加強防蚊措施。此個案在香港瑪嘉烈醫院留醫,情況輕微。

傳播風險評估:潛伏期短,傳播力強

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較短,且傳播能力比登革熱更強。儘管衛生防護中心認為香港轉變為風土病的機率極低,但局部本地傳播的風險仍然存在。如果沒有有效控制蚊蟲滋生,一旦出現本地感染個案,疫情可能會迅速蔓延。

預防及應對措施:多管齊下,嚴陣以待

面對基孔肯雅熱的威脅,香港政府及相關機構已採取一系列預防及應對措施:

  • 加強口岸防控: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與深圳海關保持緊密聯繫,確保兩地的口岸防控措施到位,防止蚊蟲跨境傳播。
  • 主動監測與檢測: 政府將為所有醫院懷疑個案進行檢測,以便及早發現和隔離患者。
  • 滅蚊行動: 食環署加強滅蚊工作,清除積水,減少蚊蟲滋生。
  • 公眾教育: 衛生防護中心加強公眾教育,提高市民對基孔肯雅熱的認識,鼓勵市民採取防蚊措施。
  • 醫療準備: 醫院已做好準備,一旦出現本地個案,能及時提供治療和支援。
  • 旅遊建議: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建議,長者及有基礎病的人士應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地區。

市民應對建議:保護自己,保護社區

除了政府的努力,市民也應積極參與預防工作:

  • 防蚊措施: 外出時穿著長袖衫褲,使用含DEET的驅蚊劑,並避免在蚊蟲滋生的地方逗留。
  • 家居防蚊: 定期清理積水,安裝蚊網,使用蚊香或電蚊拍等滅蚊產品。
  • 留意症狀: 如出現發燒、皮疹、關節疼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旅遊史。
  • 合作配合: 積極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如接受檢測、隔離等。

藥房業界的回應:驅蚊用品供應充足

港九藥房總商會表示,市面上驅蚊用品存貨充足,市民無需過度恐慌。然而,市民仍應理性購買,避免囤積,確保所有有需要的人都能獲得足夠的防護用品。

未來展望:持續監測,加強合作

基孔肯雅熱疫情的發展具有不確定性,香港需要持續監測疫情動態,並與鄰近地區加強合作,分享資訊和經驗。此外,研發疫苗和特效藥也是長遠的解決方案。透過多方努力,香港才能有效控制基孔肯雅熱的傳播,保障市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