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菡:高才通續簽率54%,每年為香港經濟注入340億!

香港政府推行的「高才通」計劃,作為吸引優秀人才來港的重要政策之一,對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顯著影響。根據孫玉菡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約有1.3萬名持有高才通簽證的人士到期,其中54%的人成功續簽,反映出該計劃的吸引力和持續性[1][3]。此外,高才通計劃每年為香港帶來約340億元的直接經濟貢獻,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2%,顯示其對香港經濟的積極推動作用[1][2]。本文將從高才通計劃的經濟貢獻、人才結構及社會影響三方面進行探討,全面分析該計劃對香港的深遠意義。

高才通計劃的經濟貢獻

孫玉菡指出,根據續簽數據和相關調查,高才通計劃每年為香港帶來約340億元的直接經濟貢獻,約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1.2%[1][2]。這一數字充分體現了引入高端人才對香港經濟的推動作用。高才通人才的薪酬水平普遍較高,成功續簽者的月薪中位數約為4萬元,收入最高的25%月薪達8萬元,甚至有1%的高才月薪高達30萬元[3]。這不僅提升了香港的整體收入水平,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消費和投資。

此外,高才通計劃嚴格審核申請者的資格,確保引入的人才具備實力和潛力,從而保障經濟效益的持續性。政府對於續簽申請的把關尤為嚴格,特別是對於在港開設公司的高才申請者,要求其業務穩健,確保資源有效利用[3]。這種嚴謹的管理機制,有助於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創新中心的競爭力。

人才結構與社會融合

高才通計劃吸引的多為處於工作黃金期的專業人才,尤其是30至44歲的年齡層,這部分勞動人口自2022年至2024年間累計上升了1.7%,遠高於整體勞動人口的增長率0.3%[4]。這有效補充了香港勞動力市場的缺口,緩解了人口老化和勞動力不足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才多數攜帶家屬來港,尤其是18歲以下的子女佔受養人數量的六成以上[4]。這些子女成為香港未來的生力軍,有助於改善人口結構,對香港的長遠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孫玉菡強調,高才通子女入學比例仍屬少數,且不會增加公共財政負擔,因為他們遵守規定,且在校外的消費如購買校服、補習及乘坐校巴等,亦為本地經濟帶來額外貢獻[3]。

政府支持與未來展望

政府對高才通計劃的續簽率和整體成效表示滿意,並持續密切關注人才入境計劃的續簽情況[2]。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協助新來港人才落戶及融入社區,促進人才與本地社會的融合[2]。這種全方位的支持體系,有助於提升人才的歸屬感和工作效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人才高地的地位。

此外,孫玉菡指出,香港目前面臨的人力缺口問題依然嚴峻,引入優秀人才是解決問題的長遠之道[3]。高才通計劃不僅是引才,更是「育才」的長線投資,通過吸引和培養人才,推動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特別是在氫能、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領域[3]。未來,隨著政策的持續優化和人才服務的完善,預計高才通計劃將為香港帶來更大經濟和社會效益。

總結來說,高才通計劃以其較高的續簽率和顯著的經濟貢獻,成為香港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的重要政策工具。它不僅補充了香港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改善人口結構,還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多元化和創新發展。隨著政府持續加強對該計劃的支持和管理,香港有望在全球人才競爭中保持優勢,為未來的經濟繁榮奠定堅實基礎。

資料來源:

[1] www.tkww.hk

[2] www.dotdotnews.com

[3] news.mingpao.com

[4] www.hkcd.com.hk

[5] www.hk01.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