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綠色金融協會自2018年成立以來,致力推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成為香港乃至大灣區綠色金融的重要推手。隨著全球氣候變化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綠色金融不僅是環保的需要,更是經濟轉型與投資機遇的重要領域。本文將從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角色、具體推動措施及未來展望三方面,深入探討如何抓緊這一新興且關鍵的財經機遇。
首先,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作為業界專業力量的組織者,在政策倡導和市場連接上發揮了核心作用。該協會現有超過160家會員機構,包括銀行、企業及服務提供者等,多方合作促進政策制定與標準建設[1]。馬駿博士身兼該協會主席,他強調透過組織研究開發創新產品與工具,以及舉辦本地和國際交流活動,使香港成為國際領先的綠色金融及科技中心[1]。這種多層面聯動不僅提升了行業整體競爭力,也加強了粵港澳大灣區內部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有效擴大了市場規模與影響力。
其次,在具體應用層面,香港在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碳交易平台建設以及可持續債券發行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例如海南省依托其生物多樣性優勢,加大對生態環境產業的信貸支持,引導超過70億元人民幣流向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項目[5]。此外,海南省政府連續三年在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其中包括78億元可持續發展債券、42億元藍色債券及10億元生物多樣性主題綠色債券,用於支持地方特色產業和環境治理[5]。這些實踐案例展示出港深度融入內地乃至全球綠金市場的平台優勢,也反映出馬駿所倡導之「結合政策引導與市場創新」策略的有效性。
第三點則聚焦於未來趨勢與挑戰。在全球氣候風險加劇、多極世界秩序變化的大背景下,如即將於2025年9月在港舉辦的AVPN全球大會,以「亞洲領導力:共建包容世界」為主題匯聚各界領袖,共同探討氣候風險管理及社會影響投資策略[2][3]。馬駿作為重要嘉賓之一,其參與象徵著香港在亞洲甚至全球社會責任投資(SRI)舞台上的積極角色。此外,大灣區內部通過五個專門工作組,如銀行轉型融資、產品創新等,不斷挖掘並滿足地區性的绿色融资需求,加強跨境合作,有助於形成更完善、更具韌性的绿色经济生态系統[1]。
總結而言,抓緊綠色金融機遇對於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財經樞紐地位具有戰略意義。不僅能促進本地經濟轉型升級,更能帶動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在馬駿博士及其團隊的不懈努力下,透過政策倡議、市場創新和跨界合作相結合的方法,香港正逐步打造成一個集聚人才、技術和資金流向環保產業的重要平台。然而,要實現長遠目標仍需克服監管標準統一、市場透明度不足等挑戰。因此,各方需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動制度完善,以確保绿色金融真正落地並產生積極影響,引領亞洲走向更加包容且永續繁榮的新時代。
資料來源:
[4] lu.ma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