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堅:科技領航大灣區,香港新興工業蓄勢待發 (影片)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持續發展,科技創新成為推動區域經濟轉型與升級的核心動力。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創新樞紐,正積極借助科技力量,推動新興工業的發展,為經濟注入新活力。近日,在「2025粵港澳大灣區新質生產力暨高質量發展成果巡展」啟動儀式上,香港發明創新總會會長兼香港城市大學工學院院長呂堅強調,科技是引領灣區發展的重要引擎,並寄望香港能夠發展新興工業,提升經濟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香港的科技創新基礎雄厚,擁有多所世界百強工學院,這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提供了堅實的學術和人才支撐。呂堅指出,香港過去曾有20%至30%的工業比重,這一工業基礎為香港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石。如今,香港的人均GDP已超越多個先進經濟體,如以色列、新加坡、瑞士、瑞典及芬蘭等,而這些地區仍保持10%至20%的工業比重。呂堅認為,香港若能抓住機遇,發展新興工業,即所謂的新質生產力,將有望推動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的增長[4]。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不僅依賴於科技創新,還需要政策支持和產業協同。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推進河套香港園區建設,強化科研成果轉化,推動新型工業化,並全方位支援初創企業,促進微電子、高端製造、中醫藥科技等多元產業升級。這些措施有效促進了創科生態圈的形成,提升了本地產業的競爭力,並為香港經濟注入強勁動能。政府同時致力於深化粵港澳三地的互聯互通,推動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爭取更多惠港利民的政策突破,促進灣區融合發展[2]。

此外,粵港兩地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日益緊密。廣東省科學技術廳與香港城市大學及其東莞分校簽署《深度合作計劃》,建立三方聯動模式,融合人才、資金與平台資源,形成協同效應。該計劃將在未來兩年內以聯合資助形式設立種子資金池,支持深度科技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注入新動力。這種跨區域合作不僅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也加強了人才培養和產業鏈整合[3]。

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香港科技園公司率領多家人工智能企業參加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示涵蓋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科技、娛樂、航天及數碼教育等多個領域的創新方案。科技園匯聚超過500間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積極推動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加速產業轉型升級。這不僅彰顯了香港在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樞紐的地位,也為灣區科技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1]。

綜合來看,科技創新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香港憑藉其強大的科研實力和政策支持,正積極推動新興工業和創科生態圈建設,並通過深化與內地的合作,提升整體競爭力。未來,隨著更多創新技術的應用和產業融合,香港有望在灣區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繁榮。呂堅的觀點提醒我們,科技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引擎,更是香港在全球競爭中保持優勢的關鍵所在。

資料來源:

[1] www.hkstp.org

[2] www.info.gov.hk

[3] www.cityu.edu.hk

[4] www.hkcd.com.hk

[5] www.sznews.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