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司機老齡化、非法勞工怎解?政府回應熱點議題全解構

香港的司機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商用車司機群體中高齡司機比例偏高,帶來交通安全隱憂。近年多宗涉及高齡司機的交通意外,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促使政府加緊推動相關改革措施,特別是在司機體格檢查和非法勞工打擊方面。本文將從高齡司機的現況與風險、政府的應對措施,以及非法勞工問題三個層面,深入探討香港在這些熱點話題上的回應與挑戰。

香港商用車司機的老齡化趨勢明顯。根據運輸署數據,截至2022年底,60歲或以上的司機約有12萬人,佔商用車司機總數近六成;而70歲或以上的士司機涉事意外數量,從2011年的約百多宗,急升至2021年的418宗,十年間幾乎翻四倍。這些數據反映出高齡司機在交通安全上的潛在風險,尤其是涉及視力、認知能力及反應速度等方面的退化,可能影響駕駛安全[3]。例如,2023年8月發生的一宗80歲高齡的士司機撞斃菲籍遊客的致命意外,更是將此問題推向社會焦點,引起公眾對高齡司機駕駛能力的質疑[1]。

面對高齡司機帶來的安全隱患,香港政府正積極推動改革,收緊對商用車司機的體格檢查要求。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政府計劃將商用車司機的體檢年齡門檻由70歲降至65歲,並由原本的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同時擴大檢查範圍,涵蓋視力、視野、青光眼、聽力、認知障礙及慢性病藥物對反應速度的影響等[1][2][3]。此外,政府正制定統一的醫療指引和體檢證明書,預計於2025年第四季敲定立法建議,並於2026年第二季正式實施。為避免對業界人手造成過大衝擊,暫時不會強制設定退休年齡[1]。醫學界亦提出,體檢標準應更具彈性,避免「一刀切」,例如中風後康復良好的司機若臨床表現合格,仍可繼續駕駛[2]。此外,有專家建議借鑒日本、新加坡等地經驗,加入認知能力評估,並推動車輛配備疲勞駕駛警示及自動緊急煞車等科技,以減低意外風險[2]。

除了高齡司機問題,香港非法勞工問題亦是政府關注的重點。非法勞工在交通運輸行業中存在,部分非法司機可能未經嚴格審查,增加道路安全風險。政府近年加強打擊非法勞工,透過加強執法、檢查及監管,確保所有司機均符合合法資格和健康標準。這不僅保障乘客安全,也維護行業秩序和公平競爭環境。政府的多管齊下策略,結合嚴格體檢和打擊非法勞工,旨在從源頭減少交通事故發生,提升公共交通安全水平。

綜合來看,香港面對司機老齡化和非法勞工問題,政府已展現積極回應態度,通過收緊體檢要求、擴大檢查範圍及加強監管執法,力求保障道路安全。高齡司機的安全風險不容忽視,改革措施的推行有助及早發現和排除潛在危險司機,減少悲劇重演。同時,對非法勞工的嚴厲打擊,維護了行業的合法性和安全標準。未來,隨著科技應用的推廣及醫療檢測標準的完善,香港的交通安全管理將更趨科學化和人性化。社會各界亦應持續關注和支持相關政策,確保公共交通環境安全、可靠,為市民出行提供更有保障的服務。

資料來源:

[1] www.hk01.com

[2] www.singtaousa.com

[3] www.wenweipo.com

[4] www.bastillepost.com

[5] www.dotdotnews.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