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學校管理層涉違協議風波

香港國際學校(HKIS)近日因管理層涉嫌違反營運協議而引發法律糾紛,創校團體美國路德會(LCMS)正式入稟高等法院控告學校管理公司HKISAL違反多項協議條款,並指控該校管理模式偏離創校初衷,僅服務富裕階層,未能達致教育共融的目標。此事件不僅牽動香港國際學校的未來發展,也引起社會對國際學校管理透明度及教育公平性的關注。本文將深入探討該事件的背景、具體指控內容及其對香港國際學校及整體教育環境的影響。

香港國際學校由美國路德會創辦,初衷是建立一所秉持基督教價值觀、對不同階層學生開放的非牟利學校,服務整個香港社區。然而,根據美國路德會於2025年9月入稟狀指出,HKISAL在管理過程中多次違反《營運協議》,包括未經批准任命董事、未按要求提供財政及會議紀錄等重要資料,嚴重缺乏透明度與問責機制[1][2]。此外,HKISAL自2019年起出售高額債券,作為「優先名額」的購買手段,違反了協議中對所有符合入學要求兒童平等開放的規定[1]。這種做法被指偏離了學校的非牟利及共融理念,令學校成為富裕家庭的專屬教育機構。

美國路德會更進一步指出,HKISAL的管理模式涉及嚴重法律、道德及管治問題,不僅違反《營運協議》,亦違反香港教育局的相關指引及《公司條例》[2][3]。該會強調,香港國際學校每年學費高達31.2萬港元,且提供高達500萬港元的債券供家長購買,以提高子女入學機會,學校擁有逾28億港元的淨資產,卻未能真正惠及不同社會階層的學生,嚴重背離創校時的共融精神[3]。美國路德會要求法院禁止HKISAL及其管理層繼續違反協議,並保留在2027/28學年結束時終止營運協議、驅逐學校出淺水灣校舍的權利[1]。

此事件引起香港教育局高度關注,局方表示將密切監察全港學校的管治與運作,尤其是國際學校的學與教質素及學生福祉,確保事件不會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環境[2]。教育局目前因法律程序仍在進行中,暫未作出具體評論。另一方面,HKISAL對美國路德會的指控表示不接受,認為相關指控缺乏事實根據且具誤導性[3]。雙方的爭議反映出國際學校管理層與創校團體在教育理念及經營策略上的嚴重分歧。

香港國際學校管理層被控違反協議的事件,凸顯了國際學校在香港教育體系中面臨的挑戰。隨著國際學校學費高昂及招生政策日益嚴格,社會對教育公平性的質疑亦日益加劇。學校如何在維持高質素教育的同時,兼顧社會責任與共融理念,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此次訴訟不僅是對HKIS管理層的法律挑戰,更是對香港國際學校教育使命的深刻反思。未來,相關各方需加強溝通與監管,確保國際學校能真正實踐其創校宗旨,為更多不同背景的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機會。

總括而言,香港國際學校管理層涉嫌違反營運協議的事件,揭示了國際學校管理透明度不足及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美國路德會作為創校團體,積極採取法律行動,旨在糾正管理層的違規行為,維護學校的非牟利及共融精神。此事件對香港教育界具有警示意義,促使相關機構重新審視國際學校的經營模式與社會責任。未來,如何平衡教育質素與公平性,將是香港國際學校乃至整個教育體系亟需面對的重要課題。

資料來源:

[1] news.mingpao.com

[2] www.hk01.com

[3] www.am730.com.hk

[4] www.hk01.com

[5] hk.epochtimes.com

[6] www.stheadline.com

[7] www.takungpao.com.hk

[8] www.singtaousa.com

[9] www.stheadline.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