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已成為全球重要的經濟合作框架,旨在促進亞洲、歐洲及非洲等地區的基礎建設互聯互通與經貿合作。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樞紐,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制度優勢,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並成為推動該倡議的重要平台。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在此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致力推廣和促進香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經貿合作,為本地企業開拓新市場提供支持。本文將從貿發局的推廣策略、香港的功能定位及未來發展展望三方面,深入探討香港如何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機遇。
貿發局推廣共建「一帶一路」的策略與實踐
香港貿發局作為政府支持的法定機構,自1966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促進香港的國際貿易。面對「一帶一路」倡議,貿發局積極利用其全球51個辦事處網絡(其中13個設於中國內地),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聯繫,推動香港成為「一帶一路」的功能平台。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指出,透過優化資訊平台和組織外訪活動,貿發局強化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協助本地企業把握「一帶一路」帶來的龐大商機[4]。
此外,貿發局主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已成功舉辦十屆,成為匯聚多國政商領袖、探討合作機遇的重要平台。2025年9月舉行的第十屆論壇以「合作求變 共建未來」為主題,涵蓋金融投資、創新科技、專業服務、基礎建設及航運物流等多個領域,促進國際合作與可持續發展[2][3]。透過論壇及相關活動,貿發局不僅推動商業合作,也促進文化交流,提升香港市民對「一帶一路」的認識和參與度。
香港作為「一帶一路」的首選功能平台
香港特區政府與貿發局共同推動香港成為「一帶一路」的首選功能平台,憑藉其獨特的制度優勢、自由開放的市場環境及完善的法律體系,吸引內地及海外企業在港設立區域總部或管理離岸貿易和供應鏈。特區政府透過《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及其服務貿易協議的修訂,進一步便利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內地發展業務,強化香港作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跳板[1]。
此外,香港積極拓展與中東及其他新興市場的經貿聯繫,擴展全球辦事處網絡,並優化「BUD專項基金」,支持企業拓展境外市場。這些舉措不僅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也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實現互利共贏[1]。
未來展望:深化合作與創新驅動
隨著全球經濟格局變化及科技進步,「一帶一路」合作正從傳統基礎建設向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及可持續發展等新興產業拓展。國泰集團行政總裁林紹波在第十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強調,香港作為多邊合作樞紐,將積極引領變革,善用新技術重塑沿線經濟格局,抓住新市場與新產業的潛力[3]。
未來,香港貿發局將繼續發揮橋樑作用,推動更多跨境合作項目,促進創新科技與傳統產業融合,並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在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這不僅有助於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也為本地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推動香港經濟多元化和高質量發展。
總結來說,香港貿發局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多元化的推廣策略和強大的全球網絡,促進香港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香港憑藉其獨特優勢,已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功能平台,未來將持續深化合作,推動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為香港及區域經濟注入新動力。
資料來源:
[1] www.info.gov.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