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倡議:香港佈局「中試產業」,施政報告2025引領新方向

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於2025年施政報告中指出,香港正積極發展「中試產業」,並以三大創科園區與五大研發機構為骨幹,逐步形成完善的創新科技生態系統。中試產業,即介於研發與大規模生產之間的中間試驗階段,對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具有關鍵作用。本文將探討香港發展中試產業的背景、具體措施及其帶來的優勢,並展望未來發展前景。

首先,香港政府在創新科技領域的投入逐年增加,並逐步見到成效。孫東指出,香港現時已有三大創科園區和五大研發機構作為發展骨幹,當中「香港微電子研發院」正推進兩條中試線的組裝,預計於2026年投入運作[1][3][4]。這兩條中試線將為本地微電子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提供關鍵支援,促進科研成果的中試轉化,為後續的規模化生產奠定基礎。此外,生命健康研發院及人工智能研發院也將於明年完成籌建,進一步豐富香港的創科研發平台[1][3]。這些設施的建成,標誌著香港在中試產業發展上邁出重要一步。

其次,香港的中試產業發展策略明確,注重從「0到1」的基礎研究成果,推進到「1到10」的中試轉化階段。孫東提到,政府計劃在河套地區及新田一帶設立「中試轉化基地」,專門支持科研成果的中試和初步產業化[2]。這種分階段的發展模式,有助於將創新科技成果逐步推向市場,減少研發與生產之間的落差,提升產業競爭力。中試基地不僅提供技術設備和試驗平台,還能吸引更多創科企業和投資者,形成良性循環,推動本地產業升級。

第三,發展中試產業對香港整體經濟和創科生態系統具有多重優勢。首先,中試產業能夠促進科研成果的實際應用,縮短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時間,提升創新效率。其次,隨著創科企業數量增加,香港的數碼應用普及率不斷提升,創科氛圍日益向好,投資信心增強[2]。根據數據,去年香港初創企業數量達4700家,創科局已支援超過200家企業在港落戶或擴展業務,顯示創科產業正逐步成為經濟新動力[2]。此外,中試產業的發展有助於培育專業人才,促進跨界合作,提升香港在國際創新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展望未來,香港政府將繼續加強對中試產業的支持,完善創科基礎設施,推動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及微電子等重點領域的研發與產業化。隨著「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的公布,香港將進一步整合資源,打造更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創科產業集群[1][5]。這不僅有助於提升本地產業鏈的完整性,也將促進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經濟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總結而言,香港發展中試產業是推動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環節,對提升本地產業競爭力和經濟活力具有深遠意義。政府積極推動微電子、生命健康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中試設施建設,並規劃設立中試轉化基地,為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提供有力支援。隨著創科企業數量增加和投資信心提升,香港的創科生態系統日益完善,未來有望在國際創新科技舞台上發揮更大作用。持續深化中試產業發展,將是香港實現科技創新與經濟繁榮雙贏的關鍵。

資料來源:

[1] epaper.tkww.hk

[2] www.tkww.hk

[3] www.info.gov.hk

[4] www.takungpao.com

[5] hkcd.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