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香港天文台於9月24日凌晨2時40分發出10號颶風信號,標誌著風暴對本港的嚴重威脅。隨著樺加沙逐漸遠離,天文台於稍後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並宣布幼稚園下午班恢復上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部分設施則暫停開放。本文將從颱風的背景與影響、政府應對措施及社會恢復情況三方面,詳細探討此次樺加沙襲港事件的全貌與意義。
樺加沙於2025年9月中旬形成,迅速增強為超強颱風,強度與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相若,對華南沿岸構成重大威脅。根據中央氣象台預報,樺加沙於9月23日凌晨進入南海東北部,並於24日凌晨至下午在廣東汕尾至海南文昌一帶沿海登陸,登陸時強度仍維持強颱風或超強颱風級別[1]。香港天文台亦根據人工智慧數值預報模式,連續多次預測樺加沙將對本港帶來強烈風勢,並於24日凌晨2時40分改發10號風球,反映風暴對香港的直接影響[2]。此次颱風風力強勁、環流範圍廣,造成局部地區停電及水位顯著上升,對市民生活和公共安全構成嚴峻挑戰。
面對樺加沙的襲擊,香港政府迅速啟動應急機制,天文台根據風暴動態及風力變化,及時調整熱帶氣旋警告信號。10號風球發出後,政府部門加強巡查及救援準備,確保市民安全。隨著颱風逐漸遠離,天文台於當日稍晚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標誌著風暴威脅的解除[2]。康文署則根據風暴影響情況,暫停部分康樂設施開放,以保障公眾安全,並在風暴過後逐步恢復服務。此外,教育局宣布幼稚園下午班恢復上課,反映社會生活逐步回復正常秩序。
此次樺加沙襲港事件凸顯了香港在面對極端天氣時的應變能力與社會韌性。政府部門的迅速反應與協調,有效減輕了風暴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天文台利用先進的氣象預報技術,準確掌握颱風動態,為市民提供及時警示,提升了防災意識。康文署及教育局的靈活調整措施,保障了公共安全與教育秩序。未來,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香港需持續強化防災基礎設施與應急管理,提升社會整體抗風險能力。
總結來說,超強颱風樺加沙對香港造成了嚴重的風險挑戰,但在天文台及政府部門的有效應對下,市民安全得以保障,社會秩序迅速恢復。此次事件不僅提醒我們極端天氣的威脅,也促使香港持續完善防災體系,為未來可能的自然災害做好更充分的準備。面對全球氣候變遷,香港社會必須保持高度警覺與靈活應對,確保城市的安全與穩定發展。
資料來源:
[1] zh.wikipedia.org
[2] www.youtube.com
[3] www.youtube.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