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勝談「一帶一路」:香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合作與發展的重要戰略框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中國與世界的橋樑,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擁有獨特的地位和優勢。王冬勝指出,「一帶一路」對香港而言是千載難逢的機遇,這不僅體現在經濟多元化發展上,更在於香港能夠深化區域協同、提升專業服務能力,並成為連接內地與共建國家的重要平台。本文將從香港的產業升級、區域協同發展及專業服務三方面,探討「一帶一路」如何為香港帶來新機遇與挑戰。

香港過去長期依賴金融及地產業,產業結構較為單一。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推進,涵蓋基建、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等多元領域,為香港提供了推動經濟多元化的契機。香港可利用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促進國際資源「引進來」,同時支持本地創新科技企業「走出去」,例如香港科技園與東南亞國家合作孵化智慧城市和綠色建設項目,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1]。此外,香港在金融產品創新、綠色投融資通道拓展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助力沿線國家實現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3]。

在區域協同發展方面,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最國際化的城市,肩負著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重任。香港與深圳、廣州等城市聯合參與「一帶一路」數字化基建與綠色產業項目,實現跨區域產業鏈整合與技術轉移[1]。同時,香港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的聯動發展,發揮兩地在制度創新、國際貿易與航運物流方面的互補優勢,推動形成面向東盟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合作新格局[1]。這種區域協同不僅提升了香港的競爭力,也促進了整個大灣區的經濟活力。

專業服務是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香港已與14個「一帶一路」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與約20個經濟體簽署投資協定,並與37個稅務管轄區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3][4]。這些協議為香港提供了豐富的綠色融資、風險管理服務和多元化金融產品,助力沿線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香港政府成立「一帶一路可持續綠色發展培訓中心」,為共建國家人員提供培訓課程,並推廣綠色建築評估工具,提升專業服務水平[3]。此外,「絲路海運」聯盟成員將於「香港海運周」舉辦高峰會,推廣共建「一帶一路」航運品牌,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航運樞紐的地位[3]。

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拓展國際商貿網絡,特首李家超過去三年訪問12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促成逾160份合作備忘錄和協議,推動香港與相關經濟體的深度合作[4]。香港去年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商品貿易額達2,760億美元,較2013年增長約八成,增幅為香港對外商品貿易額的三倍[4]。這些數據充分顯示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戰略地位和發展潛力。

展望未來,香港將從「超級聯繫人」轉型為「價值鏈增值者」,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利用健全的國際金融體系、法治環境和專業人才庫,深化與內地及共建國家的合作[2]。在創新、數字、綠色和健康等領域,香港將促進更高水平的互聯互通,為全球經濟注入穩健而創新的動力[2]。這不僅是香港經濟轉型升級的良機,也是推動國家戰略和全球合作的重要平台。

總結而言,「一帶一路」為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透過產業多元化、區域協同和專業服務提升,香港不僅能夠強化自身競爭力,還能夠在國家和全球經濟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未來,香港應繼續把握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深化與共建國家的合作,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香港智慧與力量。

資料來源:

[1] www.wenweipo.com

[2] www.ey.com

[3] www.hkcd.com.hk

[4] www.info.gov.hk

[5] mediaroom.hktdc.com

[6] www.news.gov.hk

[7] www.hkgreenfinance.org

[8] www.info.gov.hk

[9] www.policyaddress.gov.hk

[10] www.beltandroad.gov.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