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持續推進,香港面臨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專家指出香港應積極探尋多元化發展路徑,以鞏固其國際金融和商業中心地位,並提升經濟韌性與競爭力。本文將從中美博弈背景出發,結合香港最新施政報告的政策方向,探討香港如何透過產業轉型、創新科技發展及區域合作,應對全球挑戰,實現經濟多元化與可持續發展。
中美博弈背景下的香港挑戰與機遇
中美兩國在經濟、科技、地緣政治等多方面的競爭持續深化,對全球供應鏈和國際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樞紐,既是中國內地與世界連接的重要橋樑,也面臨來自全球政治經濟變局的壓力。專家認為,這種博弈仍處於持續推進階段,香港必須認清形勢,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或產業,積極尋求多元化發展路徑,以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和長遠競爭力。
2025年香港施政報告明確提出,政府將投入超過350億港元,支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推動人工智能(AI)、數碼基建及創新生態系統建設,期望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中保持穩健增長[1][2]。這些政策不僅回應了中美博弈帶來的挑戰,也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強化其作為亞洲創新與商業中心的地位。
推動產業結構轉型與創新科技發展
香港經濟長期依賴金融、貿易及服務業,但隨著全球科技變革加速,傳統產業面臨轉型壓力。施政報告強調,政府將結合市場力量,透過靈活批地、稅務優惠、資金補助和人才培育等措施,推動先進製造、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AI與數據科學等新興產業發展[3]。這不僅有助於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也提升整體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此外,香港工業總會高度肯定政府在推動生命健康科技及人工智能等創新產業的政策,認為這些舉措有利於香港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找到新的增長點,並強化其國際金融與創科中心的定位[6]。政府亦積極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打造產業園區和大學城,為創新產業提供良好生態環境[2][6]。
深化區域合作與國際金融創新
面對中美博弈帶來的外部不確定性,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與內地及區域市場的合作。施政報告提出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推動香港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建設,並加強與廣州期貨交易所等內地市場的聯通[4]。同時,政府計劃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推動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發展,進一步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4][5]。
在支持企業「出海」方面,香港政府整合外地辦事處資源,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為企業提供多元化方案,協助其利用香港平台拓展國際市場[4][5]。這些措施有助香港在全球經濟格局變動中保持靈活性和競爭優勢。
總結來說,中美博弈仍在持續推進,香港面臨的國際環境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面對這一局勢,香港必須積極推動經濟多元化,深化產業結構轉型,發展創新科技,並加強區域及國際合作。2025年施政報告所提出的350億港元投資計劃和多項政策措施,為香港提供了明確的發展藍圖和實際支持。未來,香港應繼續把握全球科技與金融創新機遇,強化自身作為國際商業與創科樞紐的地位,從而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穩健前行,開創經濟新格局。
資料來源:
[1] www.nova.com.hk
[2] www.hk01.com
[3] www.info.gov.hk
[4] www.info.gov.hk
[5] www.ingstart.com
[8] www.news.gov.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