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於2025年11月推出的「香港藝術家」系列中,特別呈獻張穎琳女高音演唱會,將於11月13日晚上八時在香港大會堂劇院舉行。這場演唱會不僅是推廣本地優秀音樂人才的重要平台,也彰顯香港在古典音樂及歌劇領域的文化實力。本文將從張穎琳的藝術成就、演唱會的文化意義,以及康文署推動本地藝術發展的策略三方面,深入探討這場演出及其背後的文化價值。
張穎琳作為香港新一代的女高音歌唱家,具備深厚的音樂學養與國際視野。她曾獲香港浸會大學頒發「最佳專修生獎學金」,並於2015年被香港電台選為「樂壇新秀」,顯示其在本地音樂界的卓越表現。隨後,張穎琳赴荷蘭深造,先後於海牙皇家音樂學院及鹿特丹皇家音樂學院取得碩士學位,這段海外學習經歷不僅提升了她的專業技藝,也拓展了她的國際演出機會。自2017年首度成功出演莫扎特歌劇《魔笛》中的夜后一角後,她在全球多地參與超過30部新作品的首演,展現其在當代歌劇界的活躍與多元性[1]。
這場演唱會是康文署「香港藝術家」系列的重要節目之一,旨在支持及推廣本地藝術家,讓香港觀眾能夠近距離欣賞本地音樂人才的風采。演唱會門票分為200元及240元兩種價位,現已於城市售票網發售,方便市民購票參與。除了張穎琳的演出,該系列在十一月至十二月期間還包括沈靖韜與陳蒨瑩的鋼琴及小提琴演奏會,以及楊程皓的古箏演奏會,呈現多元化的音樂風格與藝術形式,豐富香港的文化生活[1][2]。
康文署透過「香港藝術家」系列,積極推動本地藝術發展,為年輕藝術家提供展示平台,促進文化交流與藝術創新。這不僅有助於培育本地藝術人才,提升他們的專業水平,也讓香港市民能夠接觸到高質素的本地音樂表演,增強文化認同感。張穎琳的演唱會作為該系列的焦點節目之一,體現了康文署對本地歌劇及古典音樂發展的重視,並鼓勵更多年輕音樂家追求國際舞台[1][3]。
綜合來看,張穎琳女高音演唱會不僅是一次精彩的音樂盛宴,更是香港本地藝術人才成長與文化推廣的縮影。她的國際學術背景與豐富的演出經驗,為香港音樂界注入新活力。康文署透過「香港藝術家」系列,持續為本地藝術家提供展示機會,推動香港文化藝術的多元發展。未來,隨著更多類似活動的舉辦,香港的藝術生態將更加繁榮,為市民帶來更多優質的文化體驗,也有助於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文化城市的地位。市民可透過康文署官方渠道了解更多節目詳情及購票資訊,積極參與本地藝術活動,共同見證香港藝術的蓬勃發展[1]。
資料來源:
[1] www.info.gov.hk
[2] vakiodaily.net
[3] www.art-mate.net
[4] www.lcsd.gov.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