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勿留火種 乾燥天氣山火隱患高」

消防處呼籲市民清明節期間注意防火,因應近日天氣乾燥,預料山火風險增加。根據橙新聞、香港文匯網及香港01等多家媒體報導,消防處已接獲多宗山火報告,並提醒市民掃墓時務必小心處理火種,切勿留下任何可能引發火災的源頭。

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的日子,許多市民會前往掃墓祭祖。然而,在乾燥的天氣條件下,焚燒紙紮祭品、香燭等行為極易引發山火。消防處於4月5日已接獲至少12宗山火報告(香港文匯網、星島日報、香港01),顯示情況不容樂觀。更甚者,在2024年4月4日,消防處表示連日來已接獲多宗山火報告,甚至有市民在掃墓時一度被困山上,幸得消防人員及時救援(香港電台)。

為有效預防山火發生,消防處積極採取多項措施。除了透過媒體呼籲市民注意防火安全外,亦積極進行宣傳活動,提高市民的防火意識。例如,民政事務總署與消防處合作,在屯門區的主要掃墓地點進行宣傳,提醒市民注意防火安全(Facebook)。此外,天文台已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表示火警極易發生,呼籲市民前往郊野旅行時,應小心防火,並盡量避免在乾燥的天氣下進行任何可能引發火災的活動(香港01)。

除了掃墓期間的防火措施外,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亦應提高防火意識。例如,應避免在郊野吸煙,並妥善處理煙蒂;應避免在乾燥的天氣下進行燒烤等活動;應定期清理房屋周圍的雜草,以減少火災風險。此外,市民應學習基本的防火知識,並掌握應對火災的技能,以便在發生火災時能夠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2月12日,香港已出現18小時內爆發36宗山火的情況,大澳掃墓地更出現「死灰復燃」的現象(香港01)。這顯示山火問題日益嚴重,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總而言之,清明節期間山火風險增加,需要市民、政府及各社會團體共同努力,採取有效的防火措施,才能有效預防山火發生,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未來,應加強防火宣傳教育,提高市民的防火意識;完善防火法規,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加強消防力量,提高應對火災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控制山火問題,營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